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又要轉回冬令了

【本文為短版本,長版本放了在Medium

2019年10月27日,歐洲又要轉回冬令時間了,當天凌晨歐洲中部時間(CET)3時、歐洲西部時間(WET)2時和歐洲東部時間(EET)4時,將校慢一小時,分別至2時、1時和3時,哪個歐盟國家屬於哪個時區,可看上面來自歐盟官網的圖片(GMT->WET;GMT+1->CET;GMT+2->EET)。

歐盟執委會原本提議今年3月底是最後一次轉冬夏令,屆時轉了夏令後,10月27日應該不用再轉回冬令,一直使用原來的夏令時間,但有成員國稱國內要再作研究,歐洲議會於是通過最快2021年才實施廢除冬夏令制,令今年秋季又要用回冬令時間。

應否實施冬夏令,有很多不同正反理據,但歐洲3次引入夏令時間,全部都與節省能源有關。歐洲在兩次世界大戰都曾經使用夏令時間,因為需要省下能源讓軍隊使用,而軍隊也盡量有最長的日間時間進行行動,當兩次大戰分別結束後,歐洲各國很快就恢復原本的標準時間。到了1970年代發生能源危機,歐洲各國才再陸續實施夏令時間。由此可見,冬夏令問題對作息習慣及人民健康有何影響,或是讓人們可享受更長的日間,政府在決定用什麼時區時,不太考慮這些因素。

歐洲各國原本也不是在同一天轉冬夏令,甚至夏令不一定要是校快一小時,可以是半小時或兩小時。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在1980年推出法令,規範成員國在同一天轉時鐘,1981年生效,但那時候也只是轉夏令的日子統一在3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轉冬令的日子仍有兩個,一個是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英國和愛爾蘭則是10月第四個星期日,到了1996年才變成全歐盟統一在10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轉冬令,並在2000年正式推出法令,確認目前的做法永久生效,直至另行立新法令為止。

歐委會去年進行過網上調查,84%回應者支持廢除冬夏令制,只有兩個成員國的人民希望保留,分別是希臘(56%傾向保留)和塞浦路斯(53%),第三多人希望保留冬夏令的是另一個地中海國家馬耳他(46%)。6個國家多達九成人贊成廢除,分別是芬蘭(95%)、波蘭(95%)、西班牙(93%)、立陶宛(91%)、克羅地亞(90%)和匈牙利(90%)。希望不用再校時鐘的人士中,最多人稱是出於健康理由(43%),而希望保留現制的人士,最多人提出的理由是令晚上都可有閒暇活動(42%)。

至於如果一定要廢除冬夏令制,傾向選用冬令(即原本的標準時間)還是夏令,大部份國家選用夏令,只有芬蘭、丹麥、荷蘭和捷克希望用冬令。最希望用夏令的3個國家依次為葡萄牙、塞浦路斯和波蘭。

歐委會原本希望今年便廢除冬夏令,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希望趕在自己今年卸任前實施,好讓人覺得歐盟有做事,但最終因為成員國卡住,未令今年落實。現在歐盟正值換屆,成員國之間目前也未再積極推動此事,因此是否2021年實施,仍然是未知之數。假設2021年落實,歐盟時區可能會變得較文首圖片複雜,因為歐洲議會的決議是稱,成員國可自己選擇採用目前的冬令還是夏令,未必是全部成員國「齊上齊落」轉同一組時間。

有些國家可能會借此機會同時轉時區。我2013年寫過,西班牙考慮轉時區,由目前使用CET(跟法國、德國同一時區)校慢一小時使用WET(跟英國、葡萄牙同一時區)。

英國的情況更麻煩,如果英國成功脫歐,便不用跟隨歐盟新規定,可自定冬夏令政策,如果英國不廢除,愛爾蘭全島可能出現兩個時區,變相製造了一條時區邊境。

如果英國廢除冬夏令,全年應用冬令(即GMT)還是夏令,也有爭議,英格蘭傾向用夏令,但蘇格蘭十分反感,傾向用冬令,甚至形容英格蘭政客支持全年夏令是想謀殺蘇格蘭人,因為蘇格蘭位置較北,一年間的日照時間變化較大,冬天如果用夏令,蘇格蘭北部可能上午10時才日出,而那些地區是郊區,農夫5時就起床耕作,他們會有半天工作時間在戶外黑暗中工作,居民在這種情況生活,有機會令自殺個案增加。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黑紅聯合政府」組成 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

德國 組成「黑紅聯盟」政府 ,CDU(基民盟)黨魁默茨(Friedrich Merz)星期三下午聯同CSU(基社盟)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以及SPD(社民黨)2名聯席黨魁克凌拜(Lars Klingbeil)和 Saskia Esken 一同會見傳媒,介紹新政府的施政綱領。默茨表示,計劃新政府在5月初就職。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

澤連斯基:至少155中國人替俄作戰 烏軍:有中國人支付2.7萬港元爭取當兵

【文章已更正;此前版本說中國士兵收取30萬盧布報酬的內容是錯誤,應為支付30萬盧布】 烏克蘭就中國籍士兵替俄軍打仗一事發放更多資訊,總統澤連斯基星期三稱至少有155名中國公民在烏克蘭領土協助俄軍攻打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