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除了大米本身,很多由米產成的食品也漲價,飯糰過去一年平均加價5.7%,仙貝加價16.1%。
天氣是米價上升的最大原因,日本去年夏季酷熱,導致上一個農耕年度(2023/24,年度每年6月底結束)產量下降,日本23/24年度末的大米庫存量較22/23末跌了20%,跌至156萬噸,是25年來最低。
日本零售大部份時間是今年在出售去年的米,今年收割的大米主要在8、9月開始推出市面,在臨近有新一年的新米前,出現短缺。
供不應求,除了供應下跌,需求也增加。外國旅客在疫後復常後急增,令大米需求上升。日本政府假設每名外國遊客每餐吃78克飯,每天吃兩餐飯,遊客進食大米份量由22/23年度的1.9萬噸大增至23/24年度的5.1萬噸,多了3.2萬噸。
不過,大米需求上升,最主要還是日本人自己多了吃米。
由於人口趨勢向下,日本過去20多年大米需求每年下降接近10萬噸,由1996/97年度944萬噸下降至2022/23年度的691萬噸,但23/24年度反彈11萬噸,回升至702萬噸。扣除上述遊客估計的3.2萬噸增長,差不多8萬噸升幅是來自國內需求。
日本人均多了吃飯,因為大米是眾多糧食中,近年漲價最少的食物。附圖顯示日本米價過去24個月的按年變幅,2022年下半年仍按年下跌,2023年上半年仍僅加價5%以下,而很多其他食物早在2022年下半年已因應烏克蘭戰爭和日圓疲弱而加價,所以日本人改為吃多了較便宜的飯。
還有一個問題是,日本人對大米有點執着。日本產的大米黏性較外國大米強,所以日本人不大喜歡轉吃外國米,很難用增加進口大米來解決短缺問題。不少日本人甚至堅持只購買某一、兩個縣出產的大米,如果某個地區的消費者習慣吃用X縣大米,而X縣大米失收,很難轉用Y、Z縣的日本米頂替,日本大米短缺現象也有地區差異。
新一批大米9月開始推出市面,超市缺貨的問題應該可以解決,但相信米價不會隨之顯著回落,始終跟其他食物相比,日本米較便宜,價格下跌的空間不大。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