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Patreon文章】貿戰趨勢還看蘋果(二之一):取代中國工廠的是印度,不是越南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法拘捕Telegram創辦人帕維杜羅夫 美名嘴斥因捍衛言論自由蒙難

Telegram創辦人、39歲俄羅斯IT名人帕維杜羅夫(Pavel Durov)星期六在巴黎近郊 Bourget 機場遭法國拘捕,預料他週日上庭。

法國執法機關多年前已向杜羅夫發出通緝令,指控 Telegram 縱容平台上充斥大量欺詐、洗黑錢、販毒、網絡欺凌、恐怖主義、孌童等各種罪案的內容,完全不跟法國執法部門合作,法國當局視他為這些罪行的串謀者,要求拘捕他。

杜羅夫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Baku),他的私人飛機從巴庫飛抵巴黎。據報他的飛機需要加油,所以降落巴黎,但由於他知道自己被法國通緝,多年來避免前往法國,所以法國執法部門對於他「自投羅網」也感到驚訝。

39歲的帕維杜羅夫原本跟哥哥尼古拉杜羅夫(Nikolai Durov)創立「俄版Facebook」 VKontakte ,但面對普京政權介入,希望取得VK用戶的資料,他2014年起離開俄羅斯,並創立 Telegram ,目標是建立一個保障用戶私隱和言論自由的通訊軟件,讓網民在把用戶個資料作商業用途的美資通訊軟件以外,有另一個選擇。

不過,法國以至一些西方國家近年也狙擊 Telegram ,令杜羅夫被迫長期定居阿聯酋,甚少在大部份歐洲國家出現,主要往前蘇聯國家和南美洲。

杜羅夫今年4月曾接受美國保守派名嘴 Tucker Carlson 訪問【文首截圖】,Carlson 在 X 聲援杜羅夫,表示杜羅夫因為反對俄政權控制VK而離開俄羅斯,結果因為他推廣言論自由而拘捕他的並非俄羅斯總統普京,而是一個拜登政府盟友和北約成員國。

Carlson 說,事件為各網絡平台擁有者敲響警號,拒絕為政府和情報機關審查真相是有危險的,黑暗迅速降臨在之前自由的國家。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 Maria Zakharova 說,俄駐法外交官已在協助杜羅夫,並質問西方人權組織會否要求法國釋放杜羅夫。

她說,俄法院2018年勒令封鎖 Telegram 時,26個國際人權組織讉責裁決,不知道這些組織今次會否緘默。

不過,烏克蘭IT創業家 Yaroslav Azhnyuk 在X質疑,Telegram 和杜羅夫跟克里姆林宮千絲萬縷,公司仍在俄羅斯有業務、收入和員工,並非外界所想像般,杜羅夫「被迫流亡海外」。

他指出,杜羅夫近日出現在巴庫,剛巧那個時候普京訪問阿塞拜疆,盛傳杜羅夫曾希望會晤普京,但被普京拒絕。

他又引述俄羅斯軍事博客說,Telegram 已變成「俄軍通訊部主管」,俄軍不只用 Telegram 發放訊息,還用來通訊,協調行動。

Telegram 在俄羅斯、烏克蘭及很多其他前蘇聯國家十分流行,是這些國家的人民的最主要訊息來源。對於觀察烏克蘭戰爭的人來說,如果 Telegram 收緊平台內容審查,可能失去一個重要消息來源。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華人「成衣黑社會」仇殺蔓延至羅馬 黑幫大老心腹街頭遭擊斃

羅馬星期一晚 有一對華裔夫婦街頭遭轟6槍擊斃 ,由於男死者跟當地黑社會有關,顯示華人黑社會的仇殺已由托斯卡拿(Tuscany / Toscana)普拉托(Prato)蔓延至南面250公里外的羅馬。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中鐵十局子公司一股東被捕 涉違法中資企業「扮泰企」

泰國就早前地震中倒塌大樓事件採取拘捕行動, 星期六拘捕了主要建築商之一、中鐵十局泰國子公司的一名股東 Zhang Chuanling (文首照片截圖戴口罩者),控告他涉嫌利用泰國人「人頭」持有該公司的股份,違反了《1999年外國商業法》。

南韓打擊中國貨「洗產地」 上季「扮韓貨」出口美國達285億圜

南韓關稅廳加強打擊外國借當地「洗產地」, 星期一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首季發現有295億韓圜(1.6億港元)外國貨品扮南韓貨再出口至其他地方 ,遠較去年全年348億韓圜多,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