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牛津字典選出「brain rot」(腦腐爛)為2024年年度字,我之前也有寫到,那篇文章(以及大家看到的即時報導)主要基於牛津字典的聲明來寫,但翻查再之前的相關文章,牛津字典的描述不算十分精準講出這個字的意思,尤其是有點側重以負面的角度來看這個字背後所反映的Alpha世代生活模式和心態,這裏再詳細解釋一下何謂brain rot。
大致來說,brain rot 這個字詞的意思有以下3個要素:
1、無聊、低質的網上內容,主要指meme圖及短片(尤其是 TikTok);可以直接稱這些內容為 brain rot
2、長時間觀看這類內容,長時間上網;brain rot 也可以指這類行為
3、相關人士知道觀看太多這種內容會有負面影響,但仍在觀看
另外,澳洲國立大學(ANU)的精神病專家學者 Neil Jeyasingam 今年2月接受澳洲SBS訪問,除了上述元素,他指提出,brain rot 的意思也包括,由於接觸太多 meme 圖、打機資訊及網上流行文化,而且接觸十分單一、狹窄的範疇,因此返回現實世界、或者接觸另一個領域時,看到任何東西都會聯想到上述的 meme 圖等東西。
上述定義要素都偏向負面,但 brain rot 這個字不一定是貶義——至少,使用者用這個字時,不一定想貶低某些東西。
當形容一個 meme 圖或短片是 brain rot,你知道這個內容很無聊,但可以吸引你一路看下去,說自己看了一個 brain rot、或者自己變成 brain rot,這可以是有自嘲的味道,找一些接近這個意思的廣東話,大概類似「我睇咗啲乜嘢?」、「睇到我懷疑人生」、「我竟然用咗十幾分鐘睇呢堆爛短片」,這些都不一定去到像牛津字典所說般,對心靈健康構成危險,也不是純粹字面所解的「這些人腦殘」如此負面。
Brain rot 是一種現象,甚至是一種次文化,這是 Alpha 世代(很多報導稱是2010年起出生的人,但維基百科說是2013年起出生)的生活習慣,我們要開始研究 Alpha 世代怎樣生活。
Alpha 世代(以至Z世代「尾班車」人士)是第一個一出生就開始接觸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人士,瀏覽網上內容對他們來說是自然不過的事,他們接收資訊、跟人溝通及表達自己都是透過網絡,特別是社交媒體。不少 Alpha 世代的人都知道 brain rot 內容很無聊,但對他們來說,接觸這些 meme 圖、短片,才能跟其他同輩的同學有話題,brain rot 是一種 Alpha 世代跟其他人接觸的手段之一。
Brain rot 也衍生出很多只有 Alpha 世代才明白的新辭彙,這些新辭彙通常由 meme 圖和短片所發展出來。
這裏舉2個例子。最著名的例子是「Skibidi Toilet」(「馬桶人」),這是由現居格魯吉亞的網絡內容創作者 Alexey Gerasimov (有說他是俄羅斯人,有說他是格魯吉亞人,總之他現居格魯吉亞)用電影編輯器創作出來,純粹是有一個人頭無端從馬桶冒出來,原本是在 TikTok 上載的短片,現在已製作到77段短片,據報有公司跟 Gerasimov 洽商,利用 Skibidi Toilet 的IP來製造卡通、周邊等物品。
Skibidi Toilet 的影片有什麼意思?其實沒有,完全體現了 brain rot 所說的無聊、低質但又吸引到很多人一直看下去的特質,這個 meme 衍生出「skibidi」一辭,牛津字典稱 skibidi 意指無聊的東西,但根據其他文章,skibidi 是可以意指任何意思的字,可以是說這東西很好、很差勁、很型等等,只要看對話的前文後理,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
另一個著名例子是「俄亥俄」(Ohio)。這是源自「only in Ohio」(只有在俄亥俄...)的 meme,純粹是美國網民一向喜歡拿不同州份的 stereotype 來取笑,「只有在俄亥俄」的意思便是「只有在俄亥俄才會有這種奇怪的東西出現」。很多不同美國州份都有這類圖,但最終俄亥俄州「脫穎而出」,成為 meme 圖,由「只有在俄亥俄」縮寫成「俄亥俄」,在網絡用語,如果有人說「這個真的俄亥俄」,意思是「這個真的很怪誕」。
Brain rot 衍生出來的新字詞還有很多,牛津去年選出的 rizz (魅力)其實也是 brain rot 的產物。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