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對抗過度消費 法國擬禁「黑色星期五」

今天是美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促銷日子「黑色星期五」,這個零售傳統近年傳到歐洲,但在法國,今年可能是最後一次「黑色星期五」,因為國會一個委員會在星期一(25日)晚上通過一項修訂,列明禁止進行「黑色星期五」促銷,違者可判入獄2年和罰款30萬歐元(259萬港元/990萬新台幣/228萬人民幣),而禁止的理由是環保,約束過度消費。

法定減價時節
法國法例規定了零售商每年只可在兩個時段進行大減價促銷,分別在夏天和冬天,2019年夏季大減價是由6月26日至8月6日,下一次大減價是2020年的1月8日至2月4日,時期由原本每次6週減少至4週,而最新法例修訂,便是寫明要嚴格遵守這項規定,若果在這兩段時期以外進行令消費者相信價格大減的促銷,會視作非法營商手法。

美國有「黑色星期五」,是因為他們有感恩節,這個假期在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翌日通常都會減少工作量,因此形成一個長週末,而離聖誕節又不足一個月,因此美國人習慣在「黑色星期五」進行聖誕購物。這個傳統近年傳入歐洲,主要受網購影響,例如亞馬遜這類美國的跨國公司,他們的網購平台反正都面向全球,既然在美國做了感恩節促銷,不如索性向歐洲也進行同類推廣活動,道理跟阿里巴巴把大陸的「雙11」向全球推廣一樣。不過,歐洲沒有感恩節,在11月底「大血拼」是很奇怪的,而在法國,他們本身每年已有一個「購物時間表」,在此插入一個感恩節,打亂了他們的零售運作,法國人會覺得引入「黑色星期五」令消費者過度消費。

準備聖誕節的大購物,法國人原本一般會在12月第一個週末進行。根據統計,「黑色星期五」令法國人在11月多買了衣物、珠寶、香水、家電等貨品,似乎「黑色星期五」改變了法國人購買聖誕禮物的時間,至於食品,法國人依然集中在12月增加購買了,相信是因為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會為了「黑色星期五」而提前購買聖誕大餐的食材。

就算沒有新法例,法國近一、兩年已出現杯葛「黑色星期五」的浪潮,把Black Friday變成Boycott Friday,昨天和今天都有相關示威,針對目標是亞馬遜,呼籲大家關注過度消費會影響環境及加劇氣候變化。也有商店發起「綠色星期五」,之前是把「黑色星期五」促銷的收入捐給環保團體,今年則是拒絕進行「黑色星期五」促銷,至少超過500個品牌響應。

《反浪費法》
打擊「黑色星期五」是法國目前「打擊浪費」政策的其中一環。法國內閣今年7月推出《反浪費法》(loi anti-gaspillage)草案,而禁止「黑色星期五」是國會議員審議該法案時,加插的一項修訂,仍需要國會全國討論,但相信可望通過,明年今日應該已生效。

《反浪費法》是法國之前禁止浪費食物的延續,法國已禁止商店丟掉仍可吃用、但賣不去的食物,最新法例就是把這項措施延伸至食物以外的大部份貨品,基本上除了公共衛生理由可豁免外(例如醫療用品、衛生物品),其餘貨品都不能因為賣不出去而丟掉,需要循環再用。在零售消費方面,目前的焦點放在衣物,因為衣物是最容易循環再用的物品,浪費掉的數量頗大,而且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用水。

另外,法例亦要求加強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例如丟掉家電的話,要把當中可再用的零部件拆除再用。同時,法例亦要針對建築物廢料。

《反浪費法》涉及4大目標,除了減少浪費外,另外3個目標是改變生產模式、提高給予消費者的資訊、以及改善垃圾收集和分類。對於外國人來說,前兩者頗為重要,因為這涉及在法例生效後,向法國出口時,相關貨品需要符合新法例,例如改變生產模式,法國政府會訂出不同類別的貨品至少要使用多少循環再造物料,以及設計上要更環保,例如更容易再用或修理。至於消費者資訊,法例要求貨品資料要有更多涉及環保的資訊,例如使用了多少環保物料,好讓消費者更能購買環保貨品。

這些新要求都會對出口至法國的公司有影響,香港貿發局7月曾發出簡介,可以參考。

文首漫畫來自Rodho,稱法國進口了美國的萬聖節和麥當勞文化,現在又引入「黑色星期五」,左邊的人說:「我們不能歡迎全世界的文化悲劇哦!」此句是調侃反移民運動,法國的反移民人士其中一個論調是法國不能承擔全球戰亂的難民,會說:「我不能歡迎全世界的悲劇哦!」於是,「萬聖節南瓜」便說,這樣只是因為「黑色星期五」是「黑人」,是種族歧視。】

延伸閱讀:2014年文章《黑色星期五「歪風」吹至英國》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黑紅聯合政府」組成 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

德國 組成「黑紅聯盟」政府 ,CDU(基民盟)黨魁默茨(Friedrich Merz)星期三下午聯同CSU(基社盟)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以及SPD(社民黨)2名聯席黨魁克凌拜(Lars Klingbeil)和 Saskia Esken 一同會見傳媒,介紹新政府的施政綱領。默茨表示,計劃新政府在5月初就職。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