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本來已經處於跛腳狀態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第四內閣面對更大的提前下台壓力,其執政盟友社民黨(SPD)星期六(30日)宣佈,黨員選出較左翼的Norbert Walter-Borjans(照片左)和Saskia Esken(照片右,照片來自SPD Twitter)為聯席黨魁,而他們對維持目前大聯盟政府至2021年秋季大選任期結束時抱懷疑態度。就算默克爾第四內閣仍能挨至整個任期,但他們二人表明要重新大幅談判執政綱領,因此起碼德國政壇在未來3至6個月會陷入癱瘓政壇,一切要等執政三黨談判有結果後才明朗化,連帶歐盟期間也很難作出重大決定。
作為革新黨政的一部份,SPD效法綠黨,首度引入聯席黨魁制度,二人包括一男一女,Walter-Borjans和Esken在對決投票中,以53%對45%得票率,擊敗財長兼副總理Olaf Scholz及其女搭檔Klara Geywitz的組合。這個結果還要在一星期後的SPD黨大會確認,但黨大會應該不會否決黨員投票的結果,大會屆時最重要的題目就是正式決定如何處置大聯盟政府。
默克爾第四內閣去年年初組成時,訂明「中期檢討」條款,SPD,以及CDU和其姊妹黨CSU,有權在本屆國會任期的中段——即大概目前的2019年秋冬——提出檢討並修訂施政綱領,如果沒有協議,就提前結束本內閣。Scholz及Geywitz表明支持維持現執政聯盟至2021年秋天,至於Walter-Borjans和Esken,他們沒正式稱要結束合作,但強烈質疑聯盟政府是否對SPD有利,其中Esken尤其質疑,她提出要把明年1月起生效的最低工資時薪9.35歐元(81港元/310新台幣/71人民幣),再立即大幅提升至12歐元(103港元/398新台幣/92人民幣),而且停止平衡預算的財政政策,好讓政府可增加對推動基建和對抗氣候變化的開支。
不過,剛在一星期前抵住逼宮危機的CDU黨魁AKK已表明無意大幅修改執政聯盟的政策,特別是對Esken提出的大部份要求都拒絕,因此令人擔心默克爾第四內閣提前結束。
是否維繫目前的執政聯盟,由相關政黨的黨魁決定,他們分別是CDU的AKK、SPD的Walter-Borjans和Esken、以及身兼拜仁州州長的CSU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當中只有AKK身在內閣中(國防部長),內閣餘下15人,包括默克爾自己在內,都無份參與這場談判。
至於德國政局未來半年的可能,跟足球射十二碼一樣,「入或者不入」,德國可能:
1、黑紅大聯盟政府維持下去;
2、黑紅大聯盟政府要提前結束。
在狀況1,當中也可分為:三黨同意改變政策,但毋須改變閣員人選;或者,同時需要更換部長,SPD需要考慮是加派一、兩個較左翼的人選進入內閣,例如Walter-Borjans和Esken是否入閣,而Scholz也要考慮自己在黨內遇挫後,還可否繼續擔任財長兼副總理,而同時,不排除三黨談判的結果是,保留黑紅大聯盟的其中一個條件是撤換總理,AKK提前頂替默克爾,而這個亦是今年7月為何AKK突然接替轉任歐盟執委會主席的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原因,因為AKK不是國會議員,她要擔任部長,以便可隨時出任總理。
如果狀況2發生的話,會有兩個可能出現:1、提前大選,這個應是在狀況2下較有機會發生的情況,德國可能在明年初夏(5、6月)或秋天(9月)進行大選;2、由默克爾組成CDU/CSU少數派政府,挨至2021年為止。
Walter-Borjans和Esken跑出,算是有點爆冷,因為第一輪投票是由Scholz的組合稍微領先,而且Walter-Borjans和Esken的全國知名度都很低。67歲的Walter-Borjans尚算好一點,2010-17年做過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en)財政部長,任內最著名的政績是決定向洩密者購買德國逃稅人士在瑞士的銀行戶口的資料,追回十億歐元計的稅款,因此有「納稅人羅賓漢」的稱號。58歲的Esken的知名度更低,政壇CV只有2013年起擔任國會議員,專注IT政策和發起運動對抗極右。
其中Esken當選,十分反映出SPD已完全unwind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擔任總理時(1998-2005)的中間路線,Esken屬SPD內極左一派,她個人一直抨擊施羅德推出的勞工改革,而她跟Walter-Borjans被視為不獲SPD建制支持的人選。在新的聯席黨魁下,SPD更準備好跟左翼黨(Linke)合組執政聯盟——如果SPD、綠黨和左翼黨的議席合共能過半數的話。
大選的話,我很難想像這個新的黨魁組合可以如何勝出大選。
當然,正如我一星期前所寫,現在德國政壇討論「K問題」(K-Frage,下任總理),如果那個K(Kanzler/Kanzlerin)不是來自CDU/CSU,大家更多討論綠黨,會看看該黨聯席黨魁 Annalena Baerbock 和 Robert Habeck 之間由誰擔任總理。根據過去一個月的民調,綠黨的支持度穩定地排第二,介乎21-23%,SPD只能跟極右AfD爭奪第三位,兩者都介乎13-15%,而CDU/CSU支持度有27%。
作為革新黨政的一部份,SPD效法綠黨,首度引入聯席黨魁制度,二人包括一男一女,Walter-Borjans和Esken在對決投票中,以53%對45%得票率,擊敗財長兼副總理Olaf Scholz及其女搭檔Klara Geywitz的組合。這個結果還要在一星期後的SPD黨大會確認,但黨大會應該不會否決黨員投票的結果,大會屆時最重要的題目就是正式決定如何處置大聯盟政府。
默克爾第四內閣去年年初組成時,訂明「中期檢討」條款,SPD,以及CDU和其姊妹黨CSU,有權在本屆國會任期的中段——即大概目前的2019年秋冬——提出檢討並修訂施政綱領,如果沒有協議,就提前結束本內閣。Scholz及Geywitz表明支持維持現執政聯盟至2021年秋天,至於Walter-Borjans和Esken,他們沒正式稱要結束合作,但強烈質疑聯盟政府是否對SPD有利,其中Esken尤其質疑,她提出要把明年1月起生效的最低工資時薪9.35歐元(81港元/310新台幣/71人民幣),再立即大幅提升至12歐元(103港元/398新台幣/92人民幣),而且停止平衡預算的財政政策,好讓政府可增加對推動基建和對抗氣候變化的開支。
不過,剛在一星期前抵住逼宮危機的CDU黨魁AKK已表明無意大幅修改執政聯盟的政策,特別是對Esken提出的大部份要求都拒絕,因此令人擔心默克爾第四內閣提前結束。
是否維繫目前的執政聯盟,由相關政黨的黨魁決定,他們分別是CDU的AKK、SPD的Walter-Borjans和Esken、以及身兼拜仁州州長的CSU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當中只有AKK身在內閣中(國防部長),內閣餘下15人,包括默克爾自己在內,都無份參與這場談判。
至於德國政局未來半年的可能,跟足球射十二碼一樣,「入或者不入」,德國可能:
1、黑紅大聯盟政府維持下去;
2、黑紅大聯盟政府要提前結束。
在狀況1,當中也可分為:三黨同意改變政策,但毋須改變閣員人選;或者,同時需要更換部長,SPD需要考慮是加派一、兩個較左翼的人選進入內閣,例如Walter-Borjans和Esken是否入閣,而Scholz也要考慮自己在黨內遇挫後,還可否繼續擔任財長兼副總理,而同時,不排除三黨談判的結果是,保留黑紅大聯盟的其中一個條件是撤換總理,AKK提前頂替默克爾,而這個亦是今年7月為何AKK突然接替轉任歐盟執委會主席的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原因,因為AKK不是國會議員,她要擔任部長,以便可隨時出任總理。
如果狀況2發生的話,會有兩個可能出現:1、提前大選,這個應是在狀況2下較有機會發生的情況,德國可能在明年初夏(5、6月)或秋天(9月)進行大選;2、由默克爾組成CDU/CSU少數派政府,挨至2021年為止。
Walter-Borjans和Esken跑出,算是有點爆冷,因為第一輪投票是由Scholz的組合稍微領先,而且Walter-Borjans和Esken的全國知名度都很低。67歲的Walter-Borjans尚算好一點,2010-17年做過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en)財政部長,任內最著名的政績是決定向洩密者購買德國逃稅人士在瑞士的銀行戶口的資料,追回十億歐元計的稅款,因此有「納稅人羅賓漢」的稱號。58歲的Esken的知名度更低,政壇CV只有2013年起擔任國會議員,專注IT政策和發起運動對抗極右。
其中Esken當選,十分反映出SPD已完全unwind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擔任總理時(1998-2005)的中間路線,Esken屬SPD內極左一派,她個人一直抨擊施羅德推出的勞工改革,而她跟Walter-Borjans被視為不獲SPD建制支持的人選。在新的聯席黨魁下,SPD更準備好跟左翼黨(Linke)合組執政聯盟——如果SPD、綠黨和左翼黨的議席合共能過半數的話。
大選的話,我很難想像這個新的黨魁組合可以如何勝出大選。
當然,正如我一星期前所寫,現在德國政壇討論「K問題」(K-Frage,下任總理),如果那個K(Kanzler/Kanzlerin)不是來自CDU/CSU,大家更多討論綠黨,會看看該黨聯席黨魁 Annalena Baerbock 和 Robert Habeck 之間由誰擔任總理。根據過去一個月的民調,綠黨的支持度穩定地排第二,介乎21-23%,SPD只能跟極右AfD爭奪第三位,兩者都介乎13-15%,而CDU/CSU支持度有27%。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