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公投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支持入歐 摩爾多瓦斥俄干預選舉

摩爾多瓦星期日就是否推動國家爭取加入歐盟進行公投,結果僅以不足1個百分點、1.4萬票之差通過 。支持公投的總統 Maia Sandu(文首照片)不點名批評俄羅斯,稱有「外國勢力」用錢和宣傳干擾公投結果。

波羅的海人鏈——31年後

今天(23日)是波羅的海人鏈——或稱波羅的海之路(Baltic Way)——31週年。去年30週年寫過一次,因為去年是「逢五逢十」,波羅的海三國的紀念活動會較大規模、也較受矚目,今年不是「逢五逢十」,但今天的重演人鏈活動較去年更受注視,因為今年緊貼時局:這次紀念將同時聲援白俄羅斯要求民主自由的示威。

除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之外,白俄羅斯的示威都會有鏈活動。事實上,他們昨天已有類似集會。社會間持強烈反俄態度的另外兩個前蘇聯國家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會加入,有人鏈活動。

波羅的海三國的人鏈活動會在當地時間下午7時進行。不少國家的人鏈,會由首都市內的廣場一直延伸至白俄羅斯駐當地大使館,而立陶宛的人鏈則會有現任及前任總統一同出席,人鏈由首都維爾紐斯市中心,一直串連至接近立白邊境的城鎮 Medininkai (下面地圖中的紅點;圖片可點擊放大):

有關波羅的海人鏈當年的歷史,可參看去年的文章<波羅的海人鏈——30年後>

那篇文章也寫過,波羅的海三國現時仍在紀念這項活動,而且在國際大肆宣揚,是有現實意義、有外交作用。在歐洲/歐盟層面,三國要不斷把這段「本國歷史」,變成「歐洲歷史」的重要一部份,特別是在歐盟國家之間。

歐盟機關官員制定政策,或是各成員國討論歐盟政策時,會受歷史記憶影響(實際上,任何國家、城市都會有這個現象),而即使前共產陣營國家已加入歐盟16年,但歐盟官僚的「歐洲歷史記憶」,仍以冷戰時資本主義陣營為主,而這些前共產國家會因為共產統治的歷史出現一些忌諱、或是某些想法,這些忌諱、想法經常被歐盟官僚忽略,因此這些前共產歐盟成員國不斷借一些歷史重大事件,去推廣他們的歷史觀。

在全球而言,波羅的海三國沒有什麼東西可輸出世界——無論是經貿上的貨物、影音作品、重要意識形態,以至環境、維持和平等議題。愛沙尼亞還好一點,該國的IT頗強的。而透過反覆紀念一項當時轟動全世界的大事,三國可確立自己在民主、人權事務的全球領導地位,在國際舞台爭取曝光。

這次白俄羅斯政治危機就更事關三國的外交戰略,特別是立陶宛。

地理上,從上面地圖可見,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只距離白俄羅斯國土大概30公里,距離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也只是170公里左右,大概等於香港至清遠、或臺北至雲林的距離,所以立陶宛十分害怕白俄羅斯內部社會動盪不穩。

在爆出選後大示威之前,立陶宛已跟白俄羅斯有另一項爭拗,白俄羅斯在距離維爾紐斯45公里的地方,新建了一座俄製核電廠,立陶宛非常擔心安全問題,會連帶自己也受影響——特別是蘇聯有試過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災難。白俄羅斯這個新核電廠,距離維爾紐斯還近過明斯克,立陶宛十分不滿。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50年前近距離擊斃往西德男子 東德國安首判謀殺罪成立

德國柏林法院 星期一裁定一名現年80歲的東德秘密警察(Stasi)謀殺正前往西柏林的人士罪名成立,判囚10年 ,是東德共產政權倒台35年以來,首次有東德國安因執行任務而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應屆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不改看法:中國專制政權難讓經濟持續創新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來自土耳其的Daron Acemoglu,以及來自英國的IMF前首經濟學者 Simon Johnson 和 James A. Robinson,他們的結論大致是:民主、法治、具包容性等的制度有助經濟長遠增長,專制不利創新。

杜魯多批評印度跨境謀殺不能接受 印度:純為掩飾漠視中國干預醜聞

加拿大跟印度就去年加拿大錫克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被殺案的外交爭拗升級,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星期一斥責 ,印度以為可以在加拿大領土採取暴力行動,犯下了根本錯誤。

施紀賢承諾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冀英有實際行動

盛傳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快將展開履新後首次訪中行程之際,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右截圖)星期三表示 ,敦促香港政府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是工黨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

南韓證實朝兵抵俄 「北韓1.2萬兵援俄抗烏、11月1日前可作戰」

烏克蘭本週初放風稱,北韓似乎會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 南韓情報機關星期五就此披露更多資訊 ,表示北韓決定向俄派出1.2萬人協助作戰,首批1500人已經抵俄。烏克蘭軍方說,北韓士兵本月底前可開始在烏克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