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如何處理郵寄/提前投票? 美國大選結果「延誤」的原因

如果你依然相信2020美國大選舞弊,你不用閱讀這篇文章。

卓慧思促英列中國「威脅」 籲各國實質措施協助護台

【文章上載於台灣時間17日下午3時28分,更新於下午9時12分】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Liz Truss,文首照片右三)週三在台北發表演說,她向現任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施壓,要求英國正式把中國列為「威脅」。她亦敦促全球各國以實質措施協助保護台灣,包括加強跟台灣的軍事合作。

英國政壇去年曾傳出,卓慧思政府考慮把中國列為「威脅」,但她未公佈新的外交戰略文件便下台,接任的辛偉誠今年3月披露這份文件,只把中國形容為「劃時代及系統性挑戰」( epoch-defining and systemic challenge)

卓慧思週三說,辛偉誠自己也曾稱中國為英國最大的長期威脅,希望對方落實這個看法。她又呼籲關閉英國國內的孔子學院,而且不應恢復跟中國進行經濟對話,指出英國不能加強跟中國經濟融合,而且無論英國是否想跟中國「脫鈎」,中國自己都正在推動經濟自給自足。

台灣問題方面,卓慧思形容台灣面對中國極權政府威脅,位處全球為自由奮鬥之戰的最前線,沒有硬實力的話,不足以有有意義的震懾,如果真的想避免在這個地區出現軍事衝突,便應認真推動軍事合作。

英國3月底加入了印太地區自貿協議 CPTPP。卓慧思主張,快速批准台灣加入CPTPP,並否決中國的申請。

卓慧思也不點名批評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上月稱台灣事宜與歐洲無關的說法,表示如果因為台灣離歐洲很遠便不理會台灣的話,這種做法完全不負責任。

卓慧思又建議建立「經濟版北約」,建立一個自由國家組成的網絡,聯手對抗中國,世界不能依靠聯合國安理會或世貿來應付中國的經濟脅迫。

舉香港為例  「跟中國談判絕不可靠」
卓慧思接受台灣中央社訪問時說,中國並不可信。她舉香港為例說,英國和中國談判,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列明保護香港人民,該協議在聯合國註冊,仍遭中國無視,中國照樣制定了香港國安法。

她又提出自己擔任環境、食物和鄉郊大臣的經驗,任內跟中國交手談判多次,但談判到最後關頭,總是不敵中國單方面的恣意決定,中國同意進口英國農產品,但之後因各種原因擱置,而且索償無門。

卓慧思說:「個人經驗告訴我,跟中國談判絕不可靠。」她反問主張跟中國談判的人,就算跟中國達成很好的協議,「如何確保能貫徹執行?」

中使館:竄訪台灣  搞政治秀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以發言人名義發表聲明,斥責卓慧思訪台是「竄訪台灣」,只是在「搞政治秀」,是「危險的政治表演」,只會暴露她「作為一名失敗政客的本質」,這種行為將以失敗告終。

聲明說,卓慧思或任何英國政界人物訪台及在台灣演說,對英國有百害而無一利,卓慧思已引起中國民眾強烈憤慨,「將遭到有良知的各界人士唾棄!」。

Patreon文章<東南亞熱浪>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西班牙華倫西亞秋雨成災 至少95人遇難 全國哀悼3日

【文章上載於西班牙時間30日上午11時56分,更新於下午7時45分】 西班牙東部地區華倫西亞(Valencia)及鄰近地區發現嚴重水災,截至星期三晚上, 已確定造成95人死亡,還有數十人失蹤 ,是西班牙一世紀以來死傷最慘重的「秋雨」,災情可跟當地1982和1987年的雨災相比。

【一帶一路項目】塞爾維亞火車站簷篷倒塌14人亡 中鐵國際、中交建否認跟翻新有關

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 Novi Sad (諾維薩德)發生嚴重意外 ,火車站客運大樓的簷篷星期五接近中午時份倒塌,造成14人死亡。

英國「大政府」加稅400億鎊 僱主NI供款、資本增值稅上調 前朝印花稅優惠取消

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文首照片)周三中午公佈工黨政府首份預算,下個財政年度增加稅收400億英鎊,是英國歷來第二大加稅行動,僅次保守黨政府1993年的加稅。

烏軍無人機供應商 Skydio 遭中國制裁 突缺電池向華府、蕭美琴求救

中國外交部10月10日宣佈,為報復美國再次對台軍售,於是制裁美國最大無人機生產商、有向烏軍供貨的 Skydio。 《金融時報》星期四報導 ,制裁包括禁止中國公司向 Skydio 供應零部件,而 Skydio 無人機電池的唯一供應商是中國公司,Skydio 突然面對供應鏈危機,X10 無人機暫時每架只能供應一枚電池。

立陶宛左翼勝選將上台 尋求中國重派大使 無意要求「台灣」代表處易名

立陶宛星期日舉行了國會大選第二輪投票, 在野左翼「立陶宛社民黨」(LSDP)勝出選舉,意味LSDP黨魁 Vilija Blinkeviciute(文首照片)有望成為下任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