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昨天透過接受國內官媒的專訪,首度就白俄羅斯(白羅斯)的示威浪潮發表評論,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就是俄羅斯已準備好執法部隊,隨時派往白俄羅斯協助維持秩序。
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俄羅斯有能力、有決心在有需要時派兵往白國協助「平亂」,但普京在選後示威爆發第19天親自表態,說出這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代表:一、他自覺開始掌握到白俄羅斯這盤「棋局」,因此可以下棋了;二、他開始為白國危機訂下俄羅斯心目中的框架,迫各方跟從俄國的要求行事,並為俄國日後任何行動作出鋪陳。道理跟中國在香港問題(及大量其他議題)上的做法一樣。
首先,普京要向最熱心白國危機的立陶宛和波蘭示警,警告兩國勿輕舉妄動。
普京提出「派兵(警)白國」兩個條件,其中一個是day 1開始俄方已不斷說的「若有外國干預」。當然,何謂「外國干預」,其實俄國說了算,當俄國想直接伸手介入時,就是有外國干預。事實上,西方目前的行動,已被俄國形容為看到外國勢力介入的跡象。
西方其實沒有可能真的派兵、或派任何人員往白俄羅斯,始終這是白俄內部事務,就算有十分血腥的鎮壓,也很難成為派兵介入的理由,而且西方知道這代表跟俄國直接開戰;相對地,俄國亦不可能純粹因為西方對白俄的制裁,便「派兵白國」把局勢升級,始終歐盟之前都試過嚴厲制裁白俄;又或者盧卡申科不斷稱西方想派兵白國,並加派軍隊往西邊的邊境,這只是轉移視線,俄國和西方都知道,並不存在盧卡申科口中的威脅。
在不是西方正式出兵,但西方的介入又嚴重到俄羅斯可能要赤膊上陣,只涉及一個情況:波羅的海三國跟波蘭的介入,特別是立陶宛和波蘭。
這四國就白俄採取的行動,遠多於其他西方國家,跟白俄反對派有大量接觸,甚至不少白俄異見人士以立波兩國為基地,反對派總統候選人Sviatlana Tsikhanouskaya流亡立陶宛,就是最佳例子,這種介入、交流,已有點海外流亡政府的影子,這是否「干預別國內政」,仍有爭議,但至少介入程度遠高於純粹口頭譴責或制裁,俄國會有戒心。
另一理由是地理,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跟白俄有邊境,這三國有機會跟白俄在邊境擦槍走火,早前「波羅的海人鏈」31週年,立陶宛的人鏈連至立白邊境,就是一例,因此波立拉三國涉及白國政局討論,有機會意外地變成跟白國政府正面碰撞。
普京亦向白俄示威者及反對派劃出俄國的底線。
相對於俄方一開始就說「不容許外國介入白國政局」,普京在專訪的談話,是俄國第一次表示,他們可容許白俄示威者的行為到什麼程度。
普京說,俄國不會向白國派出執法部隊,「除非有躲在政治口號後的極端份子越過某些底線」,亦即是「除非他們開始燒房屋、燒銀行、企圖奪取行政大樓等等」。
簡單來說,白俄示威者天天在街上示威,沒有問題,但有「暴力」行為,或是「奪權」行為,就不能了。
用回香港局勢來比喻,就很容易理解這個想法。對於中國中央來說,在去年秋季左右開始,香港局勢已經「緩和」了,因為和平示威動搖不到香港特府和中國在香港的管治,而武力的話,香港特府和中國中央有壓倒性優勢摧毀。所以,即使示威持續,或是民憤繼續升溫,中央的研判都是沒問題。普京對白國局勢的理解也一樣。
這就引伸到普京表態的另一個啟示:普京暫時押注在盧卡申科。
必須強調,普京嚴格來說仍未正式說出「俄國全力支持盧卡申科繼續掌權」,俄國的態度只是承認8月9 日的選舉及其結果是合法的,因此承認盧卡申科仍為白國總統。
然而,在未有盧卡申科下台的可能下,說出不排除派兵白俄,那就代表俄國支持盧卡申科政權。
在專訪中,普京還提到白俄在大選前不久拘捕俄國僱傭兵一事,聲稱這是美國和烏克蘭搞鬼,設局陷害俄白兩國,令白國捉了那些俄羅斯僱傭兵。這基本上是「冰釋前嫌」,代表俄方對盧卡申科政權之前的「錯誤」既往不究。
若果看回上述的「香港比喻」,就能理解原因:普京認為,盧卡申科(至少短期內)挨得過這些和平示威,槍桿子仍支持盧卡申科。俄國之前未如此正式「撐盧」,應該是在觀察他會否迅即倒台,但現在研判應該還可在留一陣子,於是就放心「撐盧」。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俄國觀察一輪後,認為反政府陣營、特別是主要反對派領袖,頗為親西方。普京的表態是雙面刃,因為一直說,跟烏克蘭不同,白俄反政府陣營,沒有強烈的親歐取態,都頗親俄的,俄方最新舉動,可能會變成自己一手把白國反對派推向親歐陣營。
再說一次:普京沒有向盧卡申科政權給予空白支票,不是做什麼都會獲俄羅斯支持的。
普京在訪問中有說,既然有這麼大規模的示威,那就代表白國內部有一定的不同聲音,化解目前僵局時,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因素。
普京再提出修憲方案,表示白國應該先修憲,然後才再提前舉行總統和國會選舉。修憲亦是盧卡申科提出的方案,意味盧卡申科仍會掌權一段時間,最多只不做滿這個5年任期。
最後一提:白俄羅斯本週再度對示威採取強硬態度,過去數天又再大舉拘捕示威者。
【文首照片為盧卡申科(左)今年2月訪問俄羅斯索契,會晤普京(右);照片來自白俄總統府】
之前文章: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