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白俄政治前景 好戲在投票之後

文章上載之時,白俄羅斯正舉行總統大選投票,這次選舉被視為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在位26年來最嚴峻的挑戰。不過,要說65歲的盧卡申科能否繼續掌權,以及白俄的政治前景如何,投票結果並不重要,重點還在投票之後會發生什麼。

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次總統大選的「官方」投票結果,將由盧卡申科勝出。之前5次選舉,盧卡申科的得票率最低一次都有77%,這次大選一樣,盧卡申科一定會做票做到自己勝出。

然而,同樣所有人都同意,盧卡申科目前在國內的民望極低,今年以來不斷有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人數之多及持續之久,是他任內26年來所罕見,而且示威對他及政府所表達的不滿,十分廣泛,並非單一議題的不滿。因此,在投票結果公佈後,無論是盧卡申科高票抑或低票當選,白俄都一定會有抗議選舉結果的示威出現。

所以,白俄的政治前景視乎選後的示威互動:究竟示威會有多大規模?如果有大示威,政府的鎮壓力度有多大?當政府鎮壓時,示威的反撲力度又有多大?

盧卡申科民望下滑,表徵是武肺疫情。今年3月COVID19病毒橫掃歐洲之際,白俄是區內唯一一個不封城的國家,堅持經濟及社交活動正常,甚至政府主動積極舉辦更多活動,以示一齊如常,例如盧卡申科落場打冰上曲棍球(文首照片來自白俄政府網頁)。

疫情已出現大半年,現在大家都知道,這種輕視傳染病——不論是政府、抑或民眾整體——的態度,只會令病毒傳播得更快。白俄人民很快就對政府的(不)防疫政策失去信心,社會自己主動執行社交距離。

白俄人形容這是另一個「切爾諾貝爾時刻」,當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會受影響的蘇聯白俄地區的居民被封鎖消息,頭幾天完全不知發生什麼事,而這次武肺疫情,白俄一開始也封鎖了外國的疫情消息,居民要靠在社交網絡「口耳」相傳來得知消息。

在今年選舉,原本有兩名建制派、算是有一定爭勝實力的人參選,一個是銀行家Viktar Babaryka,另一為前駐美國大使Valery Tsepkalo。當局最終以不同藉口,取消他們的參選資格,而前者已被當局以其他理由起訴,後者稱擔心自身安全而流亡俄國。

建制內有人決定出馬參選,反映建制內也有不少人對盧卡申科的決策越來越看不過眼,覺得近年白俄政府的決策過程、理念越來越古怪,尤其是十分受盧卡申科個人喜惡所左右,今年的(不)防疫政策只是這類荒誕決定的一部份、以及較明顯的問題而已。白俄的建制/既得利益集團未至於完全分裂,但起碼有一定的挑戰聲音。這解釋了為何大家覺得盧卡申科的管治面對頗嚴峻的挑戰。

白俄當局還取消了大量其他參選人的參選人資格,並大舉拘捕這些參選人及其他反對派人士——這就是為什麼一開首就說,盧卡申科一定勝選連任。當中被取消資格及被捕的包括一名商人兼博客Siarhei Tsikhanouski,結果他的妻子Sviatlana Tsikhanouskaya代為出選,成為5名獲當局確認的候選人之一。

Tsikhanouskaya只是一名家庭主婦,沒有參與社運或公開論政的經驗,但她四出拉票時,意外地受歡迎,能動員不少人,因此外界焦點放在她身上,估計在投票結束後的反政府示威,會以她為中心。

盧卡申科面對管治挑戰,除了其管治手法日趨古怪之外,還因為經濟不景。疫情固然令白俄經濟雪上加霜,但在疫情之前,白俄經濟已下滑。這一點,主要是石油業的問題,而這又跟白俄和俄國的關係變差有關。

白俄政局,以及白俄與俄國之間的關係,稍後再寫。

PS: 白俄羅斯官方曾表示,他們國名的中文譯名為「白羅斯」,刪掉「俄」字。不過,白俄羅斯這個名字,其起源、以及在大部份歐洲語言,確實有「白色的俄羅斯」的意思。除非該國連其他語言也去掉這個意思,另改其他名字,否則本網頁會沿用「白俄羅斯」一詞。

相關報導:

Meet the unlikely candidate taking on Alexander Lukashenko to become Belarus' next president

Belar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Meet the three women teaming up to take on 'Europe's last dictator'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