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市場估英鎊再跌近8%至8.73港元 閣員稱財相沒有被炒危機

雖然英鎊今年已跌了約3%,但 彭博根據市場交易情況報導,投資者普遍預測,英鎊會再較周一水平跌近8% 。

臺貨輪堵塞亞歐貨運咽喉

臺灣長榮海運的貨櫃輪「長賜號」在埃及時間今天早上大概7時40分,在埃及的蘇彝士運河發生意外,堵塞了這條亞歐貨運的重要路徑。
究竟蘇彝士運河有多重要呢?

一個半世紀的歷史
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貨運,很大部份是需要經過蘇彝士運河,估計佔了全球海路貨運大概一成。出事的長賜號由中國寧波出發,原定駛往荷蘭鹿特丹。
這也是重要的能源運輸途徑,是中東能源運往歐洲,或者俄羅斯部份能源運往亞洲的必經之地,估計佔全球能源運輸約8%。
美國把蘇彝士運河界定為「能源運輸八大咽喉之一」,這八大咽喉按重要性依次為: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的水域)、馬六甲海峽、南非好望角、蘇彝士運河、曼德海峽(Bab-el-Mandeb,由亞丁灣進入紅海的海峽)、丹麥一些海峽(由波羅的海進入北海、丹麥與瑞典之間的水域)、土耳其兩個海峽(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以及巴拿馬運河。
蘇彝士運河已開通了152年,由法國開鑿,之後由法國和英國聯合營運和控制,到1950年代中發生「蘇彝士危機」,擺脫了殖民統治的埃及政府把運河國有化,英法兩國一度出兵想搶回運河,但在美國反對下放棄,令運河正式落入埃及的手中。
蘇彝士運河對上一次完成擴建是2015年,現在全長193公里,部份河段是雙線行駛,最深為24米,11米深度計算,最闊為225米。

貨輪越來越巨大  運河應付到嗎?
雖說蘇彝士運河十分重要,但長榮貨輪「攔截」運河的影響有多大,視乎埃及當局何時可處理好這艘貨輪,令運河恢復運作。
「長賜號」在運河的南端擱淺,但南北行兩個方向都要停運,已進入運河的船隻要留在運河內,已在運河南北兩端入口外的貨船需要排隊,等待運河重開。
如果埃及可在3、4天內移走「長賜號」,令船隻可重新通過蘇彝士運河,那麼,對貨運和石油運輸的影響不大,現時滯留在運河及在運河外排隊的船隻,可在離開運河後,加快航運速度來彌補,正前往運河的船隻可減慢速度,以免運河入口外太多船隻排隊。
蘇彝士運河每天處理約50艘貨船,如果可在數天內回復正常,卡住了的貨運可靠上述方法來彌補損失了的時間。
事實上,蘇彝士運河被貨船塞住,不是罕見至多年一遇,過去10年都發生過幾宗,但由於很快處理,因此未有造成很大影響。
如果塞住一週甚至更長時間,全球貨運就會受影響,仍未在運河附近的船隻,需要考慮改用南非好望角路線。
「長賜號」事件較令人關注的是,這艘貨輪2018年落成,長400米,闊59米,重22萬噸,是新式超巨型貨輪,這次意外預示着,當貨船繼續變得更巨型,而且更多貨船是這種巨無霸時,蘇彝士運河的闊度和水深能否應付這個新形勢。

好望角航線的復興
如果以新加坡往鹿特丹的行程計算,由途徑蘇彝士變成路經好望角,路線將由1.6萬公里增至2.2萬公里,亞歐貨運會多花一個半至兩星期。
過去幾年,蘇彝士運河已面對好望角航線的挑戰。
好望角曾是亞歐航運必經之地,但蘇彝士運河面世後,大部份航運都改路經這條運河。
然而,過去幾年,航運公司由蘇彝士轉回使用好望角的情況有所增加。大概2015年開始,油價下滑,額外航程涉及的額外燃料開支,隨時較不用支付蘇彝士運河高昂「過河費」而省回的成本,還要低。
對於原油航運來說,有一個原像名為contango,即是乾脆把載着原油的貨輪,當作原油存庫,刻意把海上運油的時間拉長,以便有時間等候油價上升。在這個情況下,毋須急於抵達港口送貨,好望角較蘇彝士更有利。
去年的疫情令這個情況加劇。去年春季,疫情來得很急,已預訂的貨物突然賣不出去,又或者貨倉塞滿賣不掉的貨物,當時很多客戶便要求航運公司改道,例如轉用好望角航線,以便貨物遲點送來,把這段多了航程變相當作貨倉之用。

蘇彝士運河被堵塞相關報導:BBC英文轉角國際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國第5大發明?麗水6學者曾申請專利「快速切割海底電纜」

美國雜誌 Newsweek 星期五發表報導 ,顯示浙江省麗水學院6名學者2020年1月曾在國內申請「快速切斷海底電纜」技術的專利。

自由黨 Kickl 獲組閣權 奧地利二戰後首度極右組閣

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Alexander Van der Bellen)星期一宣佈, 委任自由黨(FPOe)領袖奇高(Herbet Kickl,文首截圖)組閣 ,是奧地利二戰後首度由一名極右人士領導組閣談判,甚至可能出現二戰後首名極右總理。

法國極右之父勒龐逝世享年96歲 女兒飛機上獲知死訊

法國極右之父、國民陣線(FN)創辦人 勒龐(Jean-Marie Le Pen)星期二中午逝世,享壽96歲 。

彰顯擁格陵蘭主權 丹麥國王改紋章

丹麥王室今年元旦宣佈,去年1月才登基的 國王 Frederik 在去年12月20日已更改君主的個人紋章 ,代表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象徵放大了,明顯是在川普近日不斷說美國要購買格陵蘭下,強調格陵蘭屬於丹麥。 附圖左邊是舊紋章,在盾的4格中,代表格陵蘭的北極熊和代表法羅群島的羊一同「塞入」左下角,而在新紋章,北極熊和羊分別在左下和右上,各佔一格。 舊紋章左下角原本還有3個皇冠,這是代表中古時期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丹麥王室一度同時統治丹麥、挪威和瑞典。丹麥王室說,這個象徵已不合時宜,所以在新紋章刪走。 丹麥電視台 TV2 引述歷史學家 ,他指出,更改紋章還有另外2個原因。 他說,Frederik 一向關心王室的北大西洋領土,這次更改反映他的個人想法。 他又說,丹麥王室習慣趁更迭君主修改紋章,把過時的象徵刪走。原本的紋章是去年遜位女王的 Margrethe二世1972年登基後不久開始使用,她把代表冰島的隼刪走,冰島1944年由丹麥獨立。 新紋章左上格保留了3隻藍獅和9個紅心,這是代表丹麥本土,已使用近千年。新紋章右下格是從舊紋章右上格搬下來,這個圖案代表南日德蘭(Southern Jutland)。 這個紋章是丹麥國王的個人紋章,同時也用來代表國家。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