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上週五確認會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實施額外關稅後, 中國星期二採取第一項反擊措施,商務部宣布,根據「反傾銷調查結果」,向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額外關稅 。
歐盟執委會昨天(9日)提出科技發展藍圖的更多細節,當中最受關注的是,希望把歐盟國家生產晶片佔全球的比例,由2020年的10%升至2030年的20%。
不過,歐盟在全球晶片生產只佔10%,而且已較5年前大概6%已經有改善。目前美國佔大概45%,南韓佔接近兩成(當中不少是三星),日本有10%,臺灣佔6%,中國大陸大概5%。
文件有提到,20%這個目標,絕大部份產品是5納米或以下的高端晶片。以中國為例,即使生產一定數量的晶片,但不是最先進的那一款的話,其實意義不大。
近期,德國向臺灣求救,希望臺灣的臺積電可向德國車廠增加出口晶片,已反映歐盟國家生產不少重要產品,擁有這方面領先全球的技術和市場佔有率,但隨著越來越數碼化,作為當中重要材料的晶片,歐盟的存在感很低,長遠會威脅現時處於優勢的產業。
就算沒有疫情,2019年新一屆歐委會上任時,已把加強數碼發展定為核心目標之一,當中包括「數碼主權」的概念。當時正值中美貿易戰,川普仍在美國執政,歐洲不知道兩強相爭,會否殃及池魚,連帶輸往歐洲的科技產品及零部件也受影響,因此要加緊自家生產。
再長遠一點,歐洲興起「數碼主權」的念頭,主要是科網公司,歐盟國家在社交媒體、網上搜尋等網上業務,都落後中國和美國,沒有一家所謂「European Champion」,連帶副作用是網絡私隱等網絡權利也會受制美國和中國。
「數碼主權」也不是歐洲獨有。美國自川普年代開始,加強國內科技發展,要求減少科技供應鏈上對中國的依賴,甚至再早一點的中國「2025計劃」,中國推動高端科技的研發生產自主,都是「數碼主權」的體現。
這次晶片生產目標,是歐盟發展科技藍圖「數碼羅盤」的一部份。「數碼羅盤」把歐盟發展科技訂定4個大方向:一、提升歐盟國家國民的科技水平,包括科技應用及IT專才;二、數碼基建,除了晶片生產,還包括5G、下一代高速電腦等等;三、推動企業的科技應用,包括75%企業會用到雲端計算/AI/大數據,並推動歐盟的初創公司;四、公共服務數碼化,例如電子醫療病歷。
上述全部科技發展,都要建基於數碼人權,例如要確保私隱、網上言論自由等等。
歐盟的科技發展措施,不少資金將來自去年為了振興疫後經濟的基金。
不過,要加強晶片發展,達致最終晶片自主,有點困難,因為單是由頭開始建立一間晶片工廠,動輒要約千億港元,因為那些機器十分昂貴。中國大陸已拼了老命去發展晶片,斥資較歐盟更多,但到現時仍遙遙落後美國,可見晶片業不是單靠錢就可一朝一夕就能發展起來。
相關新聞報導:BBC、CNBC
相關歐盟網站 Europe’s Digital Decade: digital targets for 2030
就算沒有疫情,2019年新一屆歐委會上任時,已把加強數碼發展定為核心目標之一,當中包括「數碼主權」的概念。當時正值中美貿易戰,川普仍在美國執政,歐洲不知道兩強相爭,會否殃及池魚,連帶輸往歐洲的科技產品及零部件也受影響,因此要加緊自家生產。
再長遠一點,歐洲興起「數碼主權」的念頭,主要是科網公司,歐盟國家在社交媒體、網上搜尋等網上業務,都落後中國和美國,沒有一家所謂「European Champion」,連帶副作用是網絡私隱等網絡權利也會受制美國和中國。
「數碼主權」也不是歐洲獨有。美國自川普年代開始,加強國內科技發展,要求減少科技供應鏈上對中國的依賴,甚至再早一點的中國「2025計劃」,中國推動高端科技的研發生產自主,都是「數碼主權」的體現。
這次晶片生產目標,是歐盟發展科技藍圖「數碼羅盤」的一部份。「數碼羅盤」把歐盟發展科技訂定4個大方向:一、提升歐盟國家國民的科技水平,包括科技應用及IT專才;二、數碼基建,除了晶片生產,還包括5G、下一代高速電腦等等;三、推動企業的科技應用,包括75%企業會用到雲端計算/AI/大數據,並推動歐盟的初創公司;四、公共服務數碼化,例如電子醫療病歷。
上述全部科技發展,都要建基於數碼人權,例如要確保私隱、網上言論自由等等。
歐盟的科技發展措施,不少資金將來自去年為了振興疫後經濟的基金。
不過,要加強晶片發展,達致最終晶片自主,有點困難,因為單是由頭開始建立一間晶片工廠,動輒要約千億港元,因為那些機器十分昂貴。中國大陸已拼了老命去發展晶片,斥資較歐盟更多,但到現時仍遙遙落後美國,可見晶片業不是單靠錢就可一朝一夕就能發展起來。
相關新聞報導:BBC、CNBC
相關歐盟網站 Europe’s Digital Decade: digital targets for 203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