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本週傳出有關對中對臺關係的消息。外長藍百基(Gabrielius Landsbergis,文首照片來自立陶宛外交部)星期二向國內媒體LRT表示,將加強跟臺灣的關係,包括計劃設立駐臺經貿辦事處,並稱該國可能退出中國跟中東歐國家溝通的「17+1」機制。
路透社在星期三發表了跟進報導,獲得一些部門的發言人回應。有關臺灣部份,跟藍百基的說法一樣,但更明確地說是今年內落實,至於「17+1」,部門發言人的語氣同樣更確定,稱已決定退出「17+1」,儘管藍百基強調,立陶宛政府只是正在考慮,不是立即跟「17+1」一刀兩斷。
立陶宛的動向為何值得注意?
波羅的海三國關係密切,私下會緊密協調大家之間的外交立場。立陶宛公開發表上述立場,代表另外兩國也有機會很快就跟隨。
拉脫維亞已有在臺灣設立辦事處,值得觀察愛沙尼亞會否也考慮設在臺辦事處,加強愛臺關係。
另外,立陶宛是現時最堅定並最高調反北京的歐盟國家。
捷克參議院議長去年訪臺,引發軒然大波,但該國總統仍是十分親中,總理也只是一半一半,未見強烈反中態度。
相對之下,立陶宛政界的反中意識頗強烈,且頗多數。去年年底上台的現屆立陶宛政府,強調外交要以價值觀為重點之一,這包括對中政策。
藍百基是中右政黨「祖國聯盟」黨魁,他去年12月就任外長前,曾先後以議員身份參與一份跨國議員聯署,抨擊中國推出香港國安法,以及在國內發表文章,主張立陶宛應加強跟臺灣的關係。雖然現時他是外長,說話不可能再走得這麼前,但那些立場一定會影響到他的外交決策。
藍百基可說政壇名門之後,祖父是立陶宛宣佈由蘇聯獨立後的首任國家元首,處理跟蘇聯周旋、爭取國際承認以及安排國家過渡至完全獨立及有新憲法運作的工作,父親則是國內著名作家。
之前相關文章:
習首主持17+1峰會 6歐盟國領袖缺席
波羅的海人鏈——31年後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