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極右得票逾4成挺進總統大選次輪投票 羅馬尼亞總理下台

羅馬尼亞星期日舉行總統重選第一輪投票,再度由極右候選人領先,而且執政黨推薦的候選人未能擠身第二輪投票,總理 Marcel Ciolacu 星期一宣佈辭職,並說他領導的社民黨(PSD)會退出政府。

立陶宛今年內設在臺辦公室 擬退出「17+1」

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本週傳出有關對中對臺關係的消息。外長藍百基(Gabrielius Landsbergis,文首照片來自立陶宛外交部)星期二向國內媒體LRT表示,將加強跟臺灣的關係,包括計劃設立駐臺經貿辦事處,並稱該國可能退出中國跟中東歐國家溝通的「17+1」機制。

路透社在星期三發表了跟進報導,獲得一些部門的發言人回應。有關臺灣部份,跟藍百基的說法一樣,但更明確地說是今年內落實,至於「17+1」,部門發言人的語氣同樣更確定,稱已決定退出「17+1」,儘管藍百基強調,立陶宛政府只是正在考慮,不是立即跟「17+1」一刀兩斷。
立陶宛的動向為何值得注意?
波羅的海三國關係密切,私下會緊密協調大家之間的外交立場。立陶宛公開發表上述立場,代表另外兩國也有機會很快就跟隨。
拉脫維亞已有在臺灣設立辦事處,值得觀察愛沙尼亞會否也考慮設在臺辦事處,加強愛臺關係。
另外,立陶宛是現時最堅定並最高調反北京的歐盟國家。
捷克參議院議長去年訪臺,引發軒然大波,但該國總統仍是十分親中,總理也只是一半一半,未見強烈反中態度。
相對之下,立陶宛政界的反中意識頗強烈,且頗多數。去年年底上台的現屆立陶宛政府,強調外交要以價值觀為重點之一,這包括對中政策。
藍百基是中右政黨「祖國聯盟」黨魁,他去年12月就任外長前,曾先後以議員身份參與一份跨國議員聯署,抨擊中國推出香港國安法,以及在國內發表文章,主張立陶宛應加強跟臺灣的關係。雖然現時他是外長,說話不可能再走得這麼前,但那些立場一定會影響到他的外交決策。
藍百基可說政壇名門之後,祖父是立陶宛宣佈由蘇聯獨立後的首任國家元首,處理跟蘇聯周旋、爭取國際承認以及安排國家過渡至完全獨立及有新憲法運作的工作,父親則是國內著名作家。

之前相關文章:
習首主持17+1峰會 6歐盟國領袖缺席
波羅的海人鏈——31年後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衛報》:中國借反移民騷亂煽動打擊在英流亡港人

英國 《衛報》星期一報導 ,有懷疑是中國控制的社交媒體假帳戶借去年夏季 Southport 騷亂,煽動極右反移民情緒同時把目標瞄準流亡英國的香港人,借此打擊海外反中國政府的港人。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Patreon文章】貿戰趨勢還看蘋果(二之一):取代中國工廠的是印度,不是越南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卡尼成功連任惟要組少數派政府 保守黨敗陣惟得票衝4成 新民主黨大敗駔勉誠辭黨魁職

加拿大聯邦大選點票已接近尾聲,在野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在全國最後一批票站關閉約3小時、即加東時間周二凌晨1時左右宣佈保守黨落敗,恭賀總理卡尼(Mark Carney)帶領自由黨勝出。新民主黨(NDP)成為最大輸家,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議席不保後宣佈辭去黨魁一職。

終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 川普政府即批5000萬美元新軍援

烏克蘭和美國終於簽署到礦產協議,兩國分別由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及貿易部長 Juliia Svyrydenko(照片右)和美國財長 Scott Bessent(照片左)於星期三在華盛頓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