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中國成歐最大貿易夥伴——疫情波動抑或長期趨勢?

歐盟統計局昨天(16日)公佈27國貿易數據,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國首度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取代長年佔據這個位置的美國。純粹headline figure,一定會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地位進一步上升,逐漸蓋過美國,而且歐洲經濟越來越依賴中國。但看細節,情況不是非黑即白。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字,歐中整體貿易由2019年的5612億歐元升至5860億歐元,增長4.4%,歐美貿易同期由6170億歐元降至5550億歐元,跌了10.1%。

再拆開進口和出口數字的話,歐盟向中國的出口增加了2.2%,至2025億歐元,由中國的進口上升5.6%,至3835億歐元;歐盟向美國的出口大跌8.2%,至3530億歐元,由美國的進口更銳減13.2%,至2020億歐元。

必須強調,隨著中國經濟規模過去幾十年大幅增長,中國對歐洲經貿變得十分關鍵,甚至可挑戰歐美貿易的重要性,並不奇怪,文首第一段所說的結論,不是完全錯誤。

不過,純粹單從這個數字、排名,就單向地得出一個方向的判斷,未免武斷。

首先,最重要的是,2020國際貿易大幅受COVID19疫情的影響,中國武肺疫情在去年上半年嚴重,但在下半年已大致控制得住,較早恢復經濟活動及運輸,而美國則全年大部份時間一直受武肺干擾,這個因素一定打擊美國的外貿。

現在要看的是:2020的數字,純粹短期波動,今年待疫情受遏止後,美歐貿易會否大幅反彈?抑或這只是一個早已出現的趨勢,疫情只不過加快了、鞏固了這個趨勢?

所以,至少要再看2021的數字,才能判斷歐中貿易是否正逐步蓋過歐美貿易。

另外,看進出口數字都會發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前提是中國向歐出口的增長快過由歐入口,歐盟對中貿易逆差是擴大了。撇附依不依賴的問題,單是貿易赤字上升,對歐盟也不是好事,遲早會像美國般遷怒中國(不論這股憤怒是否合理),對中國、對中國對歐關係,都不是全是好事。

這個貿易數字只包括貨品進出口,不包括服務,而美歐服務貿易規模遠大於歐中,所以歐美經貿關係未至於大幅倒退。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