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俄關係持續惡化,星期一(8日)最新發展是,德國、瑞典和波蘭同時宣佈各驅逐一名俄羅斯外交官,報復俄國上週五(5日)同類行動。歐盟外交高級代表柏瑞爾(Josep Borrell,照片左)上週五訪問俄羅斯,跟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照片右,照片來自柏瑞爾的Twitter)會面,原意是探討改善歐俄關係,結果拉夫羅夫擺出強硬姿態,令人覺得柏瑞爾被羞辱,歐俄關係短期內無望改善,歐盟很大機會將通過新的制裁俄國措施。
遭冷待的訪俄行
歐盟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一直在制裁俄羅斯。柏瑞爾此行是逾3年來首名歐盟高層訪問俄國,他要替歐盟研究,歐俄關係有沒有改善的空間。
結果俄方的姿態十分強硬,不只沒有想改善雙方關係的意願,甚至令人覺得不介意再變壞下去。
拉夫羅夫在聯合記者會上的態度十分強硬,當着柏瑞爾的面,批評歐盟不可靠,俄歐交惡,責任在歐方。
對於反對派人物納凡尼(Alexei Navalny)被囚禁一事,拉夫羅夫不斷辯護,反指西班牙起訴加泰隆尼亞獨立人士,都是政治犯(柏瑞爾之前曾出任西班牙外相,期間要就西班牙強硬對付加獨人士,在全球辯解)。
敵意態度不只記者會。差不多在柏瑞爾會晤拉夫羅夫期間,俄方宣佈驅逐德、瑞、波三國的駐俄外交官,理由是他們曾參與支持納凡尼的示威。挑在對方訪問自己期間,作出這個公佈,敵意態度十分明顯。
「歐俄越走越遠」
柏瑞爾在星期日(7日)發表網誌,總結訪俄行,大意是可以暫時放棄改善對俄關係,稱「俄羅斯沒有趁機跟歐洲建立更建設性的對話」,「歐俄之間正越來越遠離對方」,「俄方更積極跟歐洲脫鈎」。
至於對俄政策下一步,柏瑞爾說要交由27國外長開會決定,包括是否加推對俄制裁。
下一次歐盟27國外長會議是在2月22日,歐盟27國峰會會緊接在2月25-26日進行。
自納凡尼去年夏天被下毒,再加上白俄羅斯(白羅斯)問題,歐盟一些國家已要求增加對俄國制裁,特別是中東歐國家。當歐盟官員都處於放棄態度,歐盟應該一定會增加制裁。
歐盟外長被促下台
柏瑞爾也自身難保。有歐洲議會議員表示,他已找到50名MEP聯署,要求柏瑞爾辭職,為訪俄「屈辱」負責。
在出訪前,一些中東歐成員國已質疑,訪俄是否合適,因為歐俄正因納凡尼問題而爭拗。
在記者會上,柏瑞爾被指摘沒有即場嚴正反擊拉夫羅夫的批評,在老練的拉夫羅夫身旁(拉夫羅夫已擔任現職17年),柏瑞爾顯得像稚嫩的新手,只敢客氣回應。
更不要說,俄方在柏瑞爾訪問期間,驅逐歐盟成員國的外交官,而柏瑞爾繼續按原定計劃進行餘下訪俄行程,只發一紙聲明批評驅逐的舉動,沒有強硬行動以示不滿。
對歐盟來說,柏瑞爾面對批評,是個壞消息。他的「半個上司」、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經因為疫苗問題,地位受動搖,也面對下台要求。(詳情可讀之前文章「疫苗混亂重挫馮德萊恩 歐洲要用中俄貨?」)
德國面對抉擇
除了柏瑞爾,一些歐盟成員國,特別是德國,也要認真回答一個問題:Nord Stream 2(北溪2)天然氣輸送管道工程,是否要叫停?
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在過去幾個月,一直要求暫停這項工程,以示不滿俄國對納凡尼的待遇,但德國一直為了長遠能源供應安全,而且已投資了不少,工程也接近完成,不想此刻放棄。
如果「北溪2」繼續絲毫無損,難免令人懷疑歐盟對俄可以有多強硬?
有關北溪2爭議,可參閱之前文章「Nord Stream 2 還能完成嗎?」
歐俄、歐美、歐中
歐俄關係可能有重大改變,會否牽動國際關係呢?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俄國冷待歐盟,可令拜登政府推動美歐協調外交政策,更為容易。
歐中關係會否也受影響?仍然很難說。
一方面,歐洲現時頭號外交問題是俄羅斯(以及包括白俄羅斯在內的東歐近鄰關係),香港、新疆等歐中議題只能持續關注。
但另一方面,如果歐美能在俄國問題協調對策,會否令雙方更易協調對中政策?
其中關鍵是,究竟歐洲會否把中俄綑綁一起看待?如果歐洲越加認為中俄結盟,覺得「中國=俄羅斯」,歐洲強硬對俄之際,中國也會受影響;反之,歐洲則可能專注俄國而暫時放中國一馬。
之前相關文章: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