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伊鵬3」停留Kattegat海峽逾半天 疑遭丹麥海軍截停

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法國國會通過「反伊斯蘭分離主義法」

法國國民議會星期二晚(16日)一讀通過「反伊斯蘭分離主義法」,立法打擊伊斯蘭主義。法例將轉交給參議院審議,估計參院都會通過。

 法案以347票贊成、151票反對、65票棄權通過。法案頗受爭議,不少執政黨共和前進黨(LREM)的議員之前對法案有異議,但最終大部份LREM議員都歸隊,投贊成票。差不多全部反對黨都沒有投贊成票。


何謂「伊斯蘭分離主義」?
用較通俗、「法國以外國家的人士聽得懂」的說法,所謂「伊斯蘭分離主義」(séparatisme islamiste),是指(摘)一些伊斯蘭教士透過在清真寺傳教的機會,向佔法國人口接近一成的穆斯林灌輸違反法國共和原則的主張,甚至傳播激進思想,令一些穆斯林反對政教分離、自由、民主等一些法國共和的建國原則,而如果接受很多仇恨訊息,甚至發動襲擊。

當有一定數量的人士出現上述情況,而且佔其族群一定比例,法國社會稱之為「社群主義」(communautarisme),意指某一種族、宗教或任何背景的社群,內部凝聚力特別強,但極少跟法國其他社群接觸,又不接受法國的價值觀,自成一角。

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過去一年多,把上述現象來個進化版,進一步稱之為「分離主義」(séparatisme)。這個分離主義,不是某一領土的居民要求由法國獨立出去,而是類似「社群主義」,這個社群對法國不少法例有抵觸情緒,儼如「獨立」出去。

一個外國人要去理解法國的穆斯林情況,要十分小心,不要用其他國家的情況,來簡化法國的狀況。

一方面,法國國內都激烈辯論,這類法例是否歧視穆斯林。法國社會普遍認同要處理「伊斯蘭主義」,即滲入了政治、大幅干預社會生活及政策的伊斯蘭教,但「伊斯蘭主義」和「伊斯蘭教」之間只是一線之差,很容易變成針對「伊斯蘭教」。

另一方面,英美媒體有時會過度簡化法國的情況,簡單地批評法國是歧視。穆斯林在法國的人口數量和比例,在西方是數一數二,要處理穆斯林與法國其他族群之間的隔閡,遠較英美複雜。而且,由2015年《查理週報》襲擊案以來,法國已發生多宗涉及伊斯蘭激進份子的恐襲,問題較面對過「9.11」的美國更嚴重。


法例措施詳情
這條法例多達70條條款,當中辯論得最多的是在家教育。法例收緊了准許在家教育的條件,並對私立學校、體育組織等加強了監管。當局批評很多穆斯林把孩子放在政府主流的框架以外接受教育,令當局不知道他們接受了什麼教育。

去年10月發生了教師Samuel Paty被斬首案後,當局加插了一條條款,打擊網上仇恨訊息,表示如果公開某人和某組織,令他們面對直接受襲的風險,這個行為列作刑事罪行。

法例又加強公共服務的政教分離,規定就算是私人公司的員工,如果他們進行公共服務,例如在公共運輸、機場等地點工作,工作時都要遵守「宗教中立」原則。另外又增加「分離主義罪」,定義為脅迫民選公職人員或公共服務的人員,迫他們在公共服務期間違反「宗教中立」原則。

同時,法例加強規範組織,要求宗教組織「提高捐款透明度」,單一捐款超過1萬歐元,就要公開捐款者身份。在法國,以至比利時、德國等很多歐洲國家,伊斯蘭組織接受不少中東國家(例如沙地阿拉伯)和土耳其捐款,例如用來修繕清真寺,歐洲國家批評捐款國透過捐款來影響歐洲的穆斯林的思想,當中沙地的捐款尤其有問題。

法例也要求,如果宗教組織想申請法國國家補助,需要同意其活動遵守法國的「共和原則及價值觀」。

之前相關文章:
法國向伊斯蘭主義宣戰
哀悼遇害教師 穩定教師軍心
歐盟正式將恐襲威脅指向移民
法研「清真稅」 謀斷國內伊斯蘭對外聯繫

本文內容部份來自France24 英文報導
[文首照片是巴黎「大清真寺」,來自法新社]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