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歐查中國電動車傾銷 Tesla或中招

歐盟9月中宣佈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展開傾銷調查 ,剛結束訪中的歐盟貿易專員兼執行副主席 Valdis Dombrovskis 向FT表示,這個調查包括 Tesla 從上海廠房賣到歐洲的出口 。

中國成歐最大貿易夥伴——疫情波動抑或長期趨勢?

歐盟統計局昨天(16日)公佈27國貿易數據,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國首度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取代長年佔據這個位置的美國。純粹headline figure,一定會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地位進一步上升,逐漸蓋過美國,而且歐洲經濟越來越依賴中國。但看細節,情況不是非黑即白。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字,歐中整體貿易由2019年的5612億歐元升至5860億歐元,增長4.4%,歐美貿易同期由6170億歐元降至5550億歐元,跌了10.1%。

再拆開進口和出口數字的話,歐盟向中國的出口增加了2.2%,至2025億歐元,由中國的進口上升5.6%,至3835億歐元;歐盟向美國的出口大跌8.2%,至3530億歐元,由美國的進口更銳減13.2%,至2020億歐元。

必須強調,隨著中國經濟規模過去幾十年大幅增長,中國對歐洲經貿變得十分關鍵,甚至可挑戰歐美貿易的重要性,並不奇怪,文首第一段所說的結論,不是完全錯誤。

不過,純粹單從這個數字、排名,就單向地得出一個方向的判斷,未免武斷。

首先,最重要的是,2020國際貿易大幅受COVID19疫情的影響,中國武肺疫情在去年上半年嚴重,但在下半年已大致控制得住,較早恢復經濟活動及運輸,而美國則全年大部份時間一直受武肺干擾,這個因素一定打擊美國的外貿。

現在要看的是:2020的數字,純粹短期波動,今年待疫情受遏止後,美歐貿易會否大幅反彈?抑或這只是一個早已出現的趨勢,疫情只不過加快了、鞏固了這個趨勢?

所以,至少要再看2021的數字,才能判斷歐中貿易是否正逐步蓋過歐美貿易。

另外,看進出口數字都會發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前提是中國向歐出口的增長快過由歐入口,歐盟對中貿易逆差是擴大了。撇附依不依賴的問題,單是貿易赤字上升,對歐盟也不是好事,遲早會像美國般遷怒中國(不論這股憤怒是否合理),對中國、對中國對歐關係,都不是全是好事。

這個貿易數字只包括貨品進出口,不包括服務,而美歐服務貿易規模遠大於歐中,所以歐美經貿關係未至於大幅倒退。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學者倡歐盟分4類合作 英國可成「准成員」

英國和歐盟2月解決了北愛爾蘭問題 後,英歐關係繼續回暖, 一班由德國和法國委託的學者據報建議,把歐盟成員分成4種,英國可以成為歐盟「准成員」(Associate Member) ,讓英國可以在不正式重返歐盟下,重新參與一些歐盟內的合作。

至少29黨友倒戈贊成 南韓國會准告在野黨領袖

南韓國會在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掌控下,週四意外地以一票之微通過,准許起訴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 ,起碼29名共同民主黨議員倒戈投贊成票。事件重挫民主黨,李在明以外的所有黨領導層晚上集體辭職。

中國暫停融資 訊號系統出問題 「帶路」歐洲旗艦項目遇挫

匈牙利傳媒 Telex 報導 ,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匈牙利路段工程陷入嚴重困境,匈中兩國終於要面對中國承辦商沒有能力裝置歐洲規格訊號系統的問題,而中國暫停了工程的信貸額度,派到匈牙利的中國工程人員也停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10月到中國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可能要親自跟中國領袖商討如何收拾殘局。

烏導彈轟炸俄黑海艦隊總部

烏克蘭又再襲擊克里米亞俄軍設施, 位於半島 Sevastopol 市的俄軍黑海艦隊總部建築遭導彈擊中 ,建築嚴重損毀,一名俄軍人員失蹤,烏克蘭承認責任。

俄羅斯火燒後欄 納卡亞美尼亞裔棄械投降

阿塞拜疆空襲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州(Nagorno-Karabakh)亞美尼亞裔聚居地區 僅一天, 雙方週三中午前便達成停火協議 ,亞裔變相投降,同意解散他們的軍隊。消息意味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地區的勢力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