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俄空襲烏全國大城市 普京:報復大橋爆炸

【文章上載於烏克蘭時間10日中午12時41分,更新於11日凌晨0時47分】
烏克蘭全國差不多全部大城市週一早上繁忙時間都遭到俄國導彈空襲,而且大致全部目標都是民用建築及地區,其中首都基輔是3個月以來首度遭俄國襲擊。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隨後證實,此舉是報報復克里米亞大橋上週六遭爆炸襲擊,揚言還有更多嚴厲反擊措施。

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稱,這輪襲擊只是「第一集」。

美國總統拜登發聲明,譴責襲擊,稱這反映俄羅斯發動的「非法戰爭」是何等殘暴,重申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所需協助,讓烏克蘭能夠防衛。現時焦點轉向美國等西方國家會否提供更強勁的空防系統。

這是開戰逾半年來俄國對烏克蘭最大規模的空襲,造成至少超過11人死亡,烏方稱俄國發射了超過80枚導彈,當中約40枚被烏軍攔截了,而俄軍同時從白羅斯朝烏克蘭方向發放伊朗製無人機。

基輔對上一次遇到俄羅斯襲擊是6月26日,此後3個月大致平靜。當地大概上午8時15分左右開始陸續出現爆炸巨響,有導彈墜落至兒童遊樂場附近,主要襲擊地點是市內的舊城區 Shevchenko ,該處有不少古舊建築及部份政府大樓。

德國駐烏克蘭的簽證辦事處所在的大樓也受襲擊。德國稱,駐烏大使館自開戰後便再沒有使用這個辦公室,沒有職員在襲擊中受傷或死亡。德國同時表示,將加快向烏克蘭提供首個Iris-T地對空中程空防軍事系統。

南韓三星在烏克蘭辦公室所處的基輔大樓也受損毀,三星沒有人員傷亡,公司相信襲擊是在大樓外約150米發生,並非直接炸中該大樓。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Telegram呼籲國民團結堅強,暫時不要離開防空洞,批評俄羅斯想把烏克蘭從地球上抹走。基輔市長 Vitali Klitschko 稱「俄羅斯恐怖份子」在襲擊基輔。

西部重鎮利維夫(Lviv)也遭空襲,能源基建遭襲擊。東部的哈爾基夫(Kharkiv)至少3次空襲,供電和供水系統遭破壞。西南部重要港口敖德薩(Odessa)也有空襲。

除了利維夫,很多西部大城市都受波及,包括Ternopil、Khmelnytskyi、Zhytomyr和Rivne。在過去逾半年戰爭,戰鬥和導彈襲擊很少伸延這些地區。

其他遇到空襲的城市還包括中部的聶伯(Dnipro)、Kropyvnytskyi、Kremenchuk和Kryvyi Rih,以及北部的 Konotop。

上週六克里米亞大橋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普京週日把事件定性為「烏克蘭發動的恐怖主義行為」

鐵腕將軍剛接任烏戰指揮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六俄羅斯也陣前易將,「特別軍事行動」的指揮由Sergey Surovikin將軍出任,由他統籌整場戰爭的調兵遣將。之前,俄羅斯只公佈戰爭不同個別行動由什麼將軍指揮,沒有單一領導整場戰爭的軍方將領。

Surovikin現年55歲,在俄羅斯有「世界末日將軍」的稱號,因為他以絕不介意造成嚴重傷亡的作風建稱。早在1991年蘇聯政變,民眾上街示威時,年僅24歲的他下令武力鎮壓,導致3名示威者死亡,令他在俄羅斯十分知名。

他亦參與過第二次車臣戰爭,2017年獲委任指揮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他一向不介意在戰爭中襲擊敵方的民用基建,未知週一大空襲跟他接掌兵權有多大的關係。

其他資料來源:法新社美聯社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