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華人「成衣黑社會」仇殺蔓延至羅馬 黑幫大老心腹街頭遭擊斃

羅馬星期一晚 有一對華裔夫婦街頭遭轟6槍擊斃 ,由於男死者跟當地黑社會有關,顯示華人黑社會的仇殺已由托斯卡拿(Tuscany / Toscana)普拉托(Prato)蔓延至南面250公里外的羅馬。

辛偉誠週二上午履新 成英國首名非白人首相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24日下午2時2分,最後更新於下午10時33分】
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的提名已在週一下午2時截止,隨着2名表態角逐的人選之一莫佩妮(Penny Mordaunt)在臨截止前宣佈退選,承認不獲足夠提名,餘下一名參選者、前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自動當選,他將是英國史上首名非白人首相。有印度裔背景的他在這一天當選黨魁,別具意義,因為今年10月24日是印度教重要節慶排燈節(亦稱屠妖節)。

英皇週一下午才按原定計劃,由Sandringham宮返回倫敦白金漢宮,當局隨後公佈首相更迭的時間。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將在週二上午9時最後一次主持內閣會議,然後在首相府外發表離職演說,發言完畢後乘汽車前往白金漢宮,覲見英皇並提出辭職。同一時間,辛偉誠也會前往白金漢宮,在英皇跟卓慧思會面後不久,輪到他覲見英皇,接受對方委任為首相,他之後返回唐寧街10號,預計上午11時35分左右抵達,發表就職宣言。

辛偉誠在當選後只發表十分簡短的發言。他說,英國正面對深刻的經濟挑戰,國家需要穩定和團結,他上任後首務是帶領保守黨和全國團結,並承諾以誠信服務國家。

他在閉門會議向黨友說,保守黨面對存亡危機,但如果全黨團結,仍能勝出下屆大選。

辛偉誠42歲,生於英國的 Southampton ,父母是移民自東非的印度裔人士,父親是醫生,母親經營藥房,辛本身在牛津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

雖然辛偉誠是首名亞裔英國首相,但一些人強調他並非首名少數族裔英國首相。19世紀兩度出任首相的Benjamin Disraeli是猶太人。

辛偉誠從政前在金融界工作,外界估計,他未到30歲已是百萬富翁,累積到7位數字英鎊的財富。而且,辛偉誠的妻子是一名印度富豪的女兒Akshata Murty,辛偉誠在美國認識其妻子,二人現育有2名女兒,所以辛偉誠夫婦應該十分富有。

辛偉誠夫婦的財政狀況一度成為醜聞,今年較早時Murty被揭發仍向美國報稅,她之後稱會就其海外收入改為向英國報稅。

辛偉誠2015年才當選國會議員,選區是北約克郡的Richmond,2019年7月出任財政部首席秘書(副財相),不足7個月後便因為其上司賈偉德(Sajid Javid)意外辭去財相職務,令辛偉誠獲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提拔,接任財相。

上任後一個多月,當辛偉誠在疫情初期公佈拯救民生措施,期間呼籲國民守望相助,這篇簡短演說被譽為十分具震撼力,令他的民望進一步大升

不過,今年7月,保守黨內多人向莊漢生迫宮,其中辛偉誠是第2個辭職的人,很多莊漢生的支持者仍對他不滿,如何安撫這些人及強硬脫歐派,將是辛偉誠上台後的一大挑戰。

莫佩妮週一上午仍嘗試奮力頑抗,爭取夠100名議員提名,但隨着不少原本支持莊漢生的人士改為支持辛偉誠,甚至有她的支持者呼籲她大局為重,避免出現黨魁選舉,以盡快專注施政,令她未能成功啟動黨魁選舉。

同日Patreon文章<「自稱傳人」親手埋葬戴卓爾主義>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歐盟通過25%關稅反制美國 最快下周公佈第二波反擊方案 匈牙利投反對票:貿戰升級不是答案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宣佈, 成員國當天通過第一波反制美國的關稅,向一些美國貨品實施25%關稅 。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