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首相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中照片)面對更大的下台壓力,她周三被揭發跟柬埔寨前首相洪森(Hun Sen)通電話時稱,目前處理泰柬邊境爭議的泰軍第二軍區總指揮 Boonsin Padklang(右照片)是「現屆政府的反對者」。近日已跟貝東丹及對方所屬的為泰黨不和的內政大臣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左照片)周三晚順勢宣佈,帶領他領導的泰自豪黨(Bhumjaithai)退出內閣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表揚白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民間人權運動,得獎者分別是正被拘禁的白羅斯人權活躍人士Ales
Bialiatski【圖片中】、去年年底被當局勒令解散的俄羅斯人權組織Memorial(「紀念」,圖片左)以及烏克蘭的人權組織「民權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圖片右)。
Bialiatski在2011-14年曾因逃稅罪而被囚禁,2020年全國大規模抗議盧卡申科在選舉舞弊當選後,他再度被拘捕,目前正等候審訊,仍被拘禁。
Memorial是俄羅斯老牌人權組織,1987年成立,首任主席是有份創立的著名異見人士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初期是個文人論政的組織,之後逐漸發展專門研究蘇聯政府侵犯人權歷史的組織,訪問受害者以為這段蘇聯政權企圖抹去的黑暗歷史留下紀錄,又會尋找「失蹤者」的下落,幫助他們的後代知道自己的祖先經歷過什麼迫害。
俄當局去年以Memorial未有按法例規定,註冊為「外國代理人」而被勒令關閉。去年曾在Patreon寫過這個組織,以及發挖歷史的重要性,可參閱。
烏克蘭民權中心(CCL)2007年成立,由來自9個前蘇聯國家的人權組織領袖聯合成立,總部設在烏克蘭,希望成為跨國人權組織,關注烏克蘭及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前蘇聯國家)的人權狀況。
過去8年,CCL一直監察克里米亞在俄羅斯佔領下的人權狀況,記錄頓巴斯地區的戰爭罪行,在國際動員呼籲俄羅斯釋放政治犯,今年2月以來一直記錄俄軍在烏克蘭針對平民的戰爭罪行。
和平獎評審委員會說,獲獎者推動3個毗鄰國家的人權、民主及和平共存,他們的人文關懷價值觀、反對軍事主義和主張法律原則,恢復並兌現了獎項創立人諾貝爾(Alfred Nobel)對和平及各國友愛的願景,這個願景是當下世界最需要的。
評審委員會主席Berit Reiss-Andersen被記者問到,今年的頒獎決定是否針對今天70歲生日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她否認,稱獎項不是跟普京有關,或為他的生日「贈慶」,而是為推動和平而頒發,獎項着重正面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