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

全國免費交通 盧森堡開始實施

盧森堡今天(1日)開始實施全國集體公共交通工具免費的措施,而且不只居民/公民免費,連外國訪客都毋須付車費,上車毋須入閘。這是全球首個國家在全國交通免費,因此不少國家的傳媒都有報導。


當然,也有新措施不覆藝的情況。火車頭等仍要付款,通宵班次的交通也要付款。當然,的士沒有免費。

近年,交通全免費在歐洲逐漸興起,最著名的例子是2013年開始實施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但他們只限該市居民,外國遊客及其他市鎮的國民仍要付全費,而且居民要先付2歐元申請一張登車證,才能享用免費交通。近年另一個較著名的例子是法國城市鄧寇克(Dunkirk),他們較接近盧森堡的做法,所有乘客免費,不分市內市外、國內國外居民。

公共交通免費,以吸引居民改乘公共交通,理由主要有3:
1、令居民減少自駕,減少交通擠塞
2、減少汽車行駛後,改善空氣質素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3、扶貧福利措施,令低收入人士出行更方便,讓他們更容易找到工作
而公共交通免費被非議的地方,不外乎2個問題:
1、誰付鈔?納稅人支付的話,財政可持久?
2、能否達到包括上述3個理由在內的政策目標?
根據塔林的例子,不用付車資,似乎沒有大家想像的問題——服務下降。司機薪金、汽車/列車維修、車站保養等,仍能維持,質素並沒下降,反而有改善,因為多了人乘搭,唯一問題是車內空間擠塞了。

盧森堡和塔林的情況有兩個共通點,都令車資全免是利多於弊:1、原本汽車使用量的佔比頗高,在盧森堡,私家車佔工作目的交通接近一半;2、車資本已大幅補貼,因此政府出資再津貼餘額,所費成本其實不高。

以盧森堡為例,每程車費本已低至2歐元,車票收入一年只有4100萬歐元,只佔整體公共交通營運開支5億歐元的8%。在塔林,免車資建議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出,當時國家及各市政府都要緊縮開支,此時提出增加福利開支,有點奇怪。但塔林當時已補貼七成公共交通開支,塔林也好,盧森堡也好,他們的想法:反正都花了一大筆公帑津貼交通車費,而車費又不是低到任何人都可輕鬆負擔到,政府花了錢但市民仍埋怨車資是負擔,為何不乾脆連餘下的開支也由政府支付,大家開心?而且,徹低免車資的話,可以省下檢查車票、入閘機等開支。

更深遠的是,全免交通車費議題,代表切入交通政策角度的改變——由目前大部份地方主要以「用者自付」為原則,變成把公共交通視為跟供水、基礎教育、基礎醫療等公共服務般為生活必需品,那麼,公共交通車資政策——以至公共交通網絡的整體規劃——變成要配合其他政策目標,例如環保、社會保障政策,在這角度下,車資全面補貼便變成推動其他政策目標的開支。

車費全免的議題在全球才興起不久,仍有不少討論,而且也未必適合所有地方。例如跟塔林一海之隔的芬蘭,一些專家今年1月仍質疑車資免費的成效,認為在減少交通擠塞、減少汽車使用等多方面都看不到有顯著效果。

在塔林的情況,他們是靠交通免費(及其他措施)來吸引其他愛沙尼亞人搬來居住,令市政府稅收增加,借此補貼車資,有人質疑塔林長遠也未必能承擔補貼。財政問題在盧森堡則應該問題不大,他們反而要考慮成效有多大,因為很多人是居住在鄰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然後每天通勤往盧森堡工作,而盧森堡往返國外的交通仍收取原本的車費,上述人士未必有誘因放棄自駕汽車上下班。

去到最後,是否全免車資都是「計唔計得掂條數」的問題:是否承擔到開支?達到的成果是否值支付這個價錢?

【文首照片為盧森堡電車,來自盧森堡電視台RTL網站;盧森堡1960年代廢除電車,到2017年才重新引入,作為該國全面發展公共交通的一部份】

部份傳媒的相關報導:
Euronews
BBC
DW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至少29黨友倒戈贊成 南韓國會准告在野黨領袖

南韓國會在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掌控下,週四意外地以一票之微通過,准許起訴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 ,起碼29名共同民主黨議員倒戈投贊成票。事件重挫民主黨,李在明以外的所有黨領導層晚上集體辭職。

中國暫停融資 訊號系統出問題 「帶路」歐洲旗艦項目遇挫

匈牙利傳媒 Telex 報導 ,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的匈牙利路段工程陷入嚴重困境,匈中兩國終於要面對中國承辦商沒有能力裝置歐洲規格訊號系統的問題,而中國暫停了工程的信貸額度,派到匈牙利的中國工程人員也停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10月到中國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可能要親自跟中國領袖商討如何收拾殘局。

烏導彈轟炸俄黑海艦隊總部

烏克蘭又再襲擊克里米亞俄軍設施, 位於半島 Sevastopol 市的俄軍黑海艦隊總部建築遭導彈擊中 ,建築嚴重損毀,一名俄軍人員失蹤,烏克蘭承認責任。

15歲兒子毆打囚犯 卡德羅夫倍感自豪

車臣領袖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週一在自己的Telegram帳戶上載影片,證實他的15歲兒子 Adam 曾拳打腳踢一名因焚燒《古蘭經》而正被拘禁的囚犯 ,大讚兒子做了對的事情,他為愛兒感到自豪,又說那名囚犯是人渣、叛徒,人渣就是要打。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