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相山齊士(Pedro Sanchez)星期三結束3天訪中之行,他在上海 呼籲歐盟和其他26個成員國,「重新考慮」應否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額外關稅 ,是首個歐盟國家領袖明確建議取消或減低中國EV關稅。
英國首相莊漢生(Boris Johnson)昨天(16日)開始了每天政府例行疫情記者會,公佈了新一系列防疫措施,儘管跟歐陸/歐盟的封城比較,仍算溫和,但已較他上星期四公佈的行動收緊很多。根據各大英國媒體(相信是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吹風)的報導,原因是英國公共衛生專家的模型推算有了不同結果,預測如果維持目前措施,可能多達25萬人死亡,因此改變了防疫行動——甚至可以說把原有的防疫計劃全盤拋掉。
英文報導可參考BBC、Sky或ITV,最新措施包括:
暫時大部份措施仍只屬勸籲性質。另外,當局仍未宣佈停課。
「佛系抗疫」的真相
英國上星期公佈的防疫策略被批評為佛系抗疫,甚至是「天擇抗疫」、「達爾文抗疫」,是「任由國民染病、看誰自己免疫力強就挨得過去」。在這方面,「要公道講句」,英國政府從沒這樣說過 (亦不會蠢到說出口) ——儘管其策略的實際效果確實是「天擇抗疫」。
The Atlantic一篇文章 The U.K.'s Coronavirus 'Herd Immunity' Debacle 有提到這個問題。令人產生誤解的,是因為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 Patrick Vallance 在一個訪問中說了一句「一個社會內大概要有60%染過此病毒,才可產生出免疫群體」。這令人以為政府希望透過國民染病來產生一個「免疫群體」(herd immunity),繼而減慢武肺病毒傳播。嚴格而言,Vallance只是陳述一個科學事實,但不是在講解政府政策。
上星期英國政府的防疫策略仍是「阻延」(delay),大方針跟其他國家一樣,就是「把個案數字曲線壓平」。大家應該經常看到一個圖表,顯示由首宗個案計起,每天新增個案數字,理論上一開始上升,之後回落。所謂「壓平曲線」就是將那個頂峰的數字降低,不讓同一時間有太多武肺病人,令醫院負荷不到。
「佛系」抗疫另一個假設涉及行為學,認為國民不能長時期接受社交生活被限制,會有「疲憊感」。英國政府上週仍假定,英國仍處於疫情初階,未是時候採取最強硬措施,要在那條曲線陡斜地上升前才展開,否則太早限制國民社交(例如停課),國民可能會忍不住,在個案急升期便破禁,社交生活再度活躍,屆時情況會更惡劣。
儘管我強調英國政府沒有說過「讓國民去病」來抗疫,但即使承認這個大目標是正確,都依然有不少人質疑上週的措施過軟。質疑主要有二:一、就算未是時候採取最極端措施,但部份措施,例如停課、停止集體活動,都已經可以推出;二、這要假設這隻病毒跟之前其他冠狀病毒類似,一旦人類染病後對這病毒的免疫力時間、這病毒傳播性等因素不同了,上述策略可能便無效。
改變想法的原因
至於英國政府昨天明顯改變了想法,涉及倫敦皇家學院的最新研究,該研究稱,就算採取了「紓緩」(mitigation)策略,仍有可能多達25萬英國人染了武肺後死亡,需要入院的病人數目是現有床位的8倍。
英國原本策略的目標是避免醫院負荷不來,如果原有策略都會導致醫院爆煲,那就一定要改變策略。另外,莊漢生上週曾預告,國民要有心理準備,最終可能多達1萬人染武肺死亡,政府沒講出口的想法是,這個死亡數字(及由此推算的確診數字)應是仍可承受的範圍,但如果是25萬人死的話,如何「看大局」來決定政策,都難以接受。
英國政府的抗疫政策十分受倫敦皇家學院的研究、判斷影響,而這些專家推算的死亡數字突然大升,是因為他們接收多了意大利疫情的情況,把意大利最新數據加入研究而得出。另外,莊漢生上星期四公佈抗疫措施時,國內確診個案是590,對於沒經歷過沙士的人——包括衛生專家,都可能會心存僥倖,以為情況仍不嚴重,但翌日數字就飆升至798,然後很快破千,2000大關都應該不遠,在這情況下,政府被迫緊急改變策略。
英國最新抗疫措施仍是採取漸進式,但實際上抗疫路線圖已全盤改變。
英國政府之前公佈了對抗武肺的階段式籃圖,表示會按疫情發展,分3階段抗疫:第一階段為「圍堵」(contain),目標是在有輸入個案,並初步傳染了少數人時,隔離他們,阻止病毒大範圍傳播;第二階段為「阻延」(delay),即目前的階段,承認病毒已在國內傳播,不能短時間內根除,政府目標是減慢傳播速度;第三階段是「紓緩」(mitigate),亦即盡量向患者提供最佳照顧,確保醫院維持到最重要服務,並減低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另外,3個階段都會同時進行「研究」(research),不斷加深對這種新病毒的認識。
不過,到昨天的報導,以及倫敦皇家學院的研究文章,已提及另一行動「壓制」(suppress),亦即封城等拉遠社交距離的措施,而這個字眼在之前的階段式抗疫大計沒出現過,亦即英國政府之前沒有考慮過這類行動,但現時也開始呼籲國民要這樣做,甚至可能數天內也要跟隨歐陸國家,推出這些措施。
【文首影片截圖來自英國首相府】
英文報導可參考BBC、Sky或ITV,最新措施包括:
* 政府呼籲避免聚眾,包括避免到酒吧、劇院等
* 一人有病徵,例如發燒、咳嗽,全家都要留家隔離14天
* 盡可能在家工作
* 由本週末起,有嚴重長期病的人士、長者等高危人士應開始避免社交接觸12週
* 取消往護理中心的不必要探訪
* 十分有需要下才往公共醫院,以讓公共醫院專注應付疫情
暫時大部份措施仍只屬勸籲性質。另外,當局仍未宣佈停課。
「佛系抗疫」的真相
英國上星期公佈的防疫策略被批評為佛系抗疫,甚至是「天擇抗疫」、「達爾文抗疫」,是「任由國民染病、看誰自己免疫力強就挨得過去」。在這方面,「要公道講句」,英國政府從沒這樣說過 (亦不會蠢到說出口) ——儘管其策略的實際效果確實是「天擇抗疫」。
The Atlantic一篇文章 The U.K.'s Coronavirus 'Herd Immunity' Debacle 有提到這個問題。令人產生誤解的,是因為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 Patrick Vallance 在一個訪問中說了一句「一個社會內大概要有60%染過此病毒,才可產生出免疫群體」。這令人以為政府希望透過國民染病來產生一個「免疫群體」(herd immunity),繼而減慢武肺病毒傳播。嚴格而言,Vallance只是陳述一個科學事實,但不是在講解政府政策。
上星期英國政府的防疫策略仍是「阻延」(delay),大方針跟其他國家一樣,就是「把個案數字曲線壓平」。大家應該經常看到一個圖表,顯示由首宗個案計起,每天新增個案數字,理論上一開始上升,之後回落。所謂「壓平曲線」就是將那個頂峰的數字降低,不讓同一時間有太多武肺病人,令醫院負荷不到。
「佛系」抗疫另一個假設涉及行為學,認為國民不能長時期接受社交生活被限制,會有「疲憊感」。英國政府上週仍假定,英國仍處於疫情初階,未是時候採取最強硬措施,要在那條曲線陡斜地上升前才展開,否則太早限制國民社交(例如停課),國民可能會忍不住,在個案急升期便破禁,社交生活再度活躍,屆時情況會更惡劣。
儘管我強調英國政府沒有說過「讓國民去病」來抗疫,但即使承認這個大目標是正確,都依然有不少人質疑上週的措施過軟。質疑主要有二:一、就算未是時候採取最極端措施,但部份措施,例如停課、停止集體活動,都已經可以推出;二、這要假設這隻病毒跟之前其他冠狀病毒類似,一旦人類染病後對這病毒的免疫力時間、這病毒傳播性等因素不同了,上述策略可能便無效。
改變想法的原因
至於英國政府昨天明顯改變了想法,涉及倫敦皇家學院的最新研究,該研究稱,就算採取了「紓緩」(mitigation)策略,仍有可能多達25萬英國人染了武肺後死亡,需要入院的病人數目是現有床位的8倍。
英國原本策略的目標是避免醫院負荷不來,如果原有策略都會導致醫院爆煲,那就一定要改變策略。另外,莊漢生上週曾預告,國民要有心理準備,最終可能多達1萬人染武肺死亡,政府沒講出口的想法是,這個死亡數字(及由此推算的確診數字)應是仍可承受的範圍,但如果是25萬人死的話,如何「看大局」來決定政策,都難以接受。
英國政府的抗疫政策十分受倫敦皇家學院的研究、判斷影響,而這些專家推算的死亡數字突然大升,是因為他們接收多了意大利疫情的情況,把意大利最新數據加入研究而得出。另外,莊漢生上星期四公佈抗疫措施時,國內確診個案是590,對於沒經歷過沙士的人——包括衛生專家,都可能會心存僥倖,以為情況仍不嚴重,但翌日數字就飆升至798,然後很快破千,2000大關都應該不遠,在這情況下,政府被迫緊急改變策略。
英國最新抗疫措施仍是採取漸進式,但實際上抗疫路線圖已全盤改變。
英國政府之前公佈了對抗武肺的階段式籃圖,表示會按疫情發展,分3階段抗疫:第一階段為「圍堵」(contain),目標是在有輸入個案,並初步傳染了少數人時,隔離他們,阻止病毒大範圍傳播;第二階段為「阻延」(delay),即目前的階段,承認病毒已在國內傳播,不能短時間內根除,政府目標是減慢傳播速度;第三階段是「紓緩」(mitigate),亦即盡量向患者提供最佳照顧,確保醫院維持到最重要服務,並減低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另外,3個階段都會同時進行「研究」(research),不斷加深對這種新病毒的認識。
不過,到昨天的報導,以及倫敦皇家學院的研究文章,已提及另一行動「壓制」(suppress),亦即封城等拉遠社交距離的措施,而這個字眼在之前的階段式抗疫大計沒出現過,亦即英國政府之前沒有考慮過這類行動,但現時也開始呼籲國民要這樣做,甚至可能數天內也要跟隨歐陸國家,推出這些措施。
【文首影片截圖來自英國首相府】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