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Patreon上載每天國際新聞summary(廣告時間:是的,我有Patreon,除了每天國際新聞綜述,一些文章我沒有在fb/blog分享的,歡迎訂閱,月費7.21美元,希望各位支持一下,網址: www.patreon.com/dungtaai ),談及深圳有日本男童被殺,寫了以下一句:
看到意大利傳媒的報導,打完這條標題,我也覺得難以置信,但根據 Google Translate 的往績,其準確度頗高,而且我也抽樣把某些句子和生字再用意-英網上字典查看一次(我懂法語和西班牙語,所以就算不懂意大利文,但也有一定能力判斷電腦翻譯是否出了問題),因此相信我應該沒有看錯,意大利的確有這段新聞:
以下內容錄取有過百年歷史的《意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以及兩間財金新聞網媒 Money.it 和 Businessonline.it 。懂意大利文的朋友,歡迎直接前往閱讀原文,最好幫我看看有沒有譯錯,有的話請指點小弟。
根據我從報導的理解,Sala及意大利人對「香港模式」的認知有二:
根據報導,研究仿效「香港模式」的是 Sala ,他已跟倫巴底大區區長及區內其他省市的省長和市長討論這個問題,而 Sala 的想法是,要做的話就至少倫巴底全區一齊做,甚至全國都做,不能只有米蘭等部份城鎮推行,部份卻不做。據報,該區區長及不少省市首長對「香港模式」反應正面,特別是派錢那一部份。
作為在香港居住的香港人,必須要向非香港人解釋上述意大利政壇對香港情況的一點誤解,尤其是第一點。香港的情況是,特區政府在1月底宣佈,農曆新年長假期後,非必要服務的公務員毋須上班或在家工作(但必須服務的公務員繼續上班,例如對付示威者的警察),有關在家工作措施到上星期3月初時才結束,而香港不少公共服務都由政府提供,例如體育館、游泳池、博物館、圖書館等等,這些全部關閉了超過1個月,近日才逐步重開。
特區政府亦在明在暗呼籲大家跟隨他們的做法,所以各國駐港總領事館響應特府建議,在2月也取消或削減非緊急服務,馬會暫停開放投注站,不少大公司都實施在家工作,或者關閉部份分店。
不過,香港未至於超市、食物商店以外的店舖全部關閉,大部份私營商店繼續營業,商場、戲院和酒吧仍然開放,甚至公共交通也沒有因防疫理由而暫停或大幅減少班次。在實際情況,不少商店確實縮減了營業時間,或減少開門的分店,公共交通的班次也減少了,但這是出於商業理由,在顧客大減下,為了縮減成本而作出這些決定,政府沒有勒令這些服務暫停。
派錢方面,我也不太確定香港政府有否直接向受打擊商戶派錢的做法(我只關心我會受惠或要多或少支付了稅務的財政措施)。
若果撇除香港因素,只談意大利內部,目前的情況是,倫巴底大區的政區普遍認為中央政府星期一深夜公佈的「全國封城令」仍未算「真封城」,他們建議連餐廳等非必要服務的店舖也關閉,只讓售賣必要日用品的商店開門,甚至有人建議市內交通都取消。
他們這樣建議,一方面是認為「長痛不如短痛」,覺得「香港都這樣做而染病人數確實很低」(again,必須強調,他們似乎對香港發生了什麼的認知出現問題),因此考慮學習。除了衛生,也有經濟考慮,因為就算現在繼續開門,全國時裝店的生意近日跌了96%,餐廳和bar跌了80%,開了也等如白開,倒不如暫時關門,一方面省回電費,而且店員也可減少外出,毋謂要他們面對大了的染病風險之餘,卻其實沒有生意做。
這個就跟「香港模式第二點」連上關係。如果由政府勒令連餐廳等店舖也關門,一方面就不會出現街上「一間餐廳開門、一間關門」的情況(somehow他們很不喜歡這種情況出現),而且政府就更出師有名,可直接向商戶派錢接濟他們——既是政府下令關門近一個月,用公帑作出賠償,協助商戶企業支付這一個月的員工薪金,也很合理。
至於在香港要有極龐大政治壓力才肯推出的「人人派1萬港元」措施,對意大利政界就很吸引了。因為財赤和政府債務問題,歐洲各地政府極少派錢,最多也只是稅務寬免、商界補貼,但很少直接向國民派錢,香港和新加坡已做過幾次、甚至澳門已近乎年年都做的全民派錢,在歐洲是很新鮮的概念。
倫巴底等意北地區是極右政黨聯盟黨的根據地,該黨、甚至整個意北地區,經濟意識型態一向右傾,因此也對全民派錢十分受落。在目前情況下,應該會有不少意大利人因停工而沒有薪金,全民派錢是要抵銷這方面的損失。
這個又連到近年全歐洲的一個重要財政議題辯論——應否放寬歐債危機期間訂下的嚴厲控制開支的原則?是否是時候放寬財政要求,增加開支來推動經濟?
倫巴底甚至意大利要仿效香港全民派錢,要解答錢從何來的問題(意大利的公債一直相當於GDP超過100%),而且也要回答上述的原則性問題,而這個辯論,不純粹在國內進行,意大利還得說服歐盟執委和德國,才可推行。
"米蘭市長 Beppe Sala (文首左照片)近日倡議,米蘭所在的倫巴底(Lombardia)以至全意大利學習香港的抗疫和救經濟模式,來應付這次疫情,以及因此引發的經濟及民生衝擊。"
以下內容錄取有過百年歷史的《意大利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以及兩間財金新聞網媒 Money.it 和 Businessonline.it 。懂意大利文的朋友,歡迎直接前往閱讀原文,最好幫我看看有沒有譯錯,有的話請指點小弟。
根據我從報導的理解,Sala及意大利人對「香港模式」的認知有二:
1、接近全面停止所有經濟活動,例如關閉更多商店,只剩下超市、雜貨店這類售賣食物和日用品的商店可繼續開門
2、更重要的一點,亦是米蘭和倫巴底政壇對「香港模式」最感興的一點,就是全民派錢,尤其是每名香港市民可獲派1175歐元(即1萬港元)的措施,另外,意媒稱香港也向受影響商戶資助
根據報導,研究仿效「香港模式」的是 Sala ,他已跟倫巴底大區區長及區內其他省市的省長和市長討論這個問題,而 Sala 的想法是,要做的話就至少倫巴底全區一齊做,甚至全國都做,不能只有米蘭等部份城鎮推行,部份卻不做。據報,該區區長及不少省市首長對「香港模式」反應正面,特別是派錢那一部份。
作為在香港居住的香港人,必須要向非香港人解釋上述意大利政壇對香港情況的一點誤解,尤其是第一點。香港的情況是,特區政府在1月底宣佈,農曆新年長假期後,非必要服務的公務員毋須上班或在家工作(但必須服務的公務員繼續上班,例如對付示威者的警察),有關在家工作措施到上星期3月初時才結束,而香港不少公共服務都由政府提供,例如體育館、游泳池、博物館、圖書館等等,這些全部關閉了超過1個月,近日才逐步重開。
特區政府亦在明在暗呼籲大家跟隨他們的做法,所以各國駐港總領事館響應特府建議,在2月也取消或削減非緊急服務,馬會暫停開放投注站,不少大公司都實施在家工作,或者關閉部份分店。
不過,香港未至於超市、食物商店以外的店舖全部關閉,大部份私營商店繼續營業,商場、戲院和酒吧仍然開放,甚至公共交通也沒有因防疫理由而暫停或大幅減少班次。在實際情況,不少商店確實縮減了營業時間,或減少開門的分店,公共交通的班次也減少了,但這是出於商業理由,在顧客大減下,為了縮減成本而作出這些決定,政府沒有勒令這些服務暫停。
派錢方面,我也不太確定香港政府有否直接向受打擊商戶派錢的做法(我只關心我會受惠或要多或少支付了稅務的財政措施)。
若果撇除香港因素,只談意大利內部,目前的情況是,倫巴底大區的政區普遍認為中央政府星期一深夜公佈的「全國封城令」仍未算「真封城」,他們建議連餐廳等非必要服務的店舖也關閉,只讓售賣必要日用品的商店開門,甚至有人建議市內交通都取消。
他們這樣建議,一方面是認為「長痛不如短痛」,覺得「香港都這樣做而染病人數確實很低」(again,必須強調,他們似乎對香港發生了什麼的認知出現問題),因此考慮學習。除了衛生,也有經濟考慮,因為就算現在繼續開門,全國時裝店的生意近日跌了96%,餐廳和bar跌了80%,開了也等如白開,倒不如暫時關門,一方面省回電費,而且店員也可減少外出,毋謂要他們面對大了的染病風險之餘,卻其實沒有生意做。
這個就跟「香港模式第二點」連上關係。如果由政府勒令連餐廳等店舖也關門,一方面就不會出現街上「一間餐廳開門、一間關門」的情況(somehow他們很不喜歡這種情況出現),而且政府就更出師有名,可直接向商戶派錢接濟他們——既是政府下令關門近一個月,用公帑作出賠償,協助商戶企業支付這一個月的員工薪金,也很合理。
至於在香港要有極龐大政治壓力才肯推出的「人人派1萬港元」措施,對意大利政界就很吸引了。因為財赤和政府債務問題,歐洲各地政府極少派錢,最多也只是稅務寬免、商界補貼,但很少直接向國民派錢,香港和新加坡已做過幾次、甚至澳門已近乎年年都做的全民派錢,在歐洲是很新鮮的概念。
倫巴底等意北地區是極右政黨聯盟黨的根據地,該黨、甚至整個意北地區,經濟意識型態一向右傾,因此也對全民派錢十分受落。在目前情況下,應該會有不少意大利人因停工而沒有薪金,全民派錢是要抵銷這方面的損失。
這個又連到近年全歐洲的一個重要財政議題辯論——應否放寬歐債危機期間訂下的嚴厲控制開支的原則?是否是時候放寬財政要求,增加開支來推動經濟?
倫巴底甚至意大利要仿效香港全民派錢,要解答錢從何來的問題(意大利的公債一直相當於GDP超過100%),而且也要回答上述的原則性問題,而這個辯論,不純粹在國內進行,意大利還得說服歐盟執委和德國,才可推行。
留言
發佈留言